相关内容列表:
徐力杀母后续:从心灵尘暴到知心春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06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一个富裕的城市--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徐力事件”。转眼一年过去了。一年来,人们在反思,整个社会在反思。为什么一个17岁的“好学生”,会使用如此极端的手段对待自己的母亲?为什么爱儿子的母亲会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中?我们的家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又应该怎样科学地教育父母?

    成长需要空间

    2000年3月11日,我来到金华市看守所,和徐力谈了100分钟。徐力第一句话就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自己的秘密,我很压抑。”

    徐力说:“我很爱打球,可母亲不让我打球。读高中后,每天都有晚自修。晚自修前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外面打打篮球。这时母亲经常到学校来,监视我是在学习还是在玩。我有时多玩了一会,晚了10分钟回家,妈妈也要骂我、打我。

    “在学习方面,父母是站在一条战线的,他们对我的要求非常高,让我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至少要考上浙江大学。根据我自己的能力,根本考不上。但只要我尽力,不管上什么大学,本科是能够考上的。

    “在看守所里,我常常想着自己是如何长大的。记得上小学时一个晚上,我忽然发高烧,要马上送医院。那时,妈妈一把背起我一步一步走到医院。我小时候很胖,妈妈背我很不容易。每当想到这些,我就非常感动。我觉得母亲对我花的心思比对自己的还深。”

    来之前,我以为徐力不知道这些,没想到妈妈对他的爱,他心里还是清楚的。我便对徐力说:“你想过没有,在这世界上,有不少孩子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的父母长期瘫痪在床上,有的则是精神病,但是这些孩子却很孝敬父母,在身边伺候他们,哪怕有再多的委屈。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

    听到这里,徐力哭了,哭得很伤心。看守所的人员说,徐力自从进了看守所,从没掉过眼泪,这是他第一次掉泪。

    遏止家庭关系的“沙尘暴”,治理孩子心灵的荒漠,要从解放孩子的空间开始。解放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在家庭中建立起亲情的乐园,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要从尊重孩子开始,要从尊重孩子的秘密开始。

    成长需要理想

    理想,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失去了阳光,心灵世界就会是一片黑暗。

    “活着没有意思”,是徐力从失望走向绝望的思想根源。我曾接过好几位想要自杀的少年打来的电话。他们的共同感受都是“活着没有意思”。冷酷的现实给只关注孩子成绩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是理想。

    父母过高的期待、过大的压力,使许多家庭“穷”得只剩下“分”了--感情贫乏,亲子之间的话题只有考试、考试、考试!成绩、成绩、成绩!家里失去了欢乐,也失去了应有的亲情。全家人围着“分数”转,孩子考试分数高,全家便喜洋洋的;孩子考试分数低,全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低落,家庭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一个小学生没考好,老师让他把卷子拿回去签字,第二天,老师问他,父母有什么反响,这个男孩说:“昨晚我遭到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该出手的都出手了!”

    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这样的环境,哪会产生美好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必须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在这种环境里,理想的种子想要发芽、生长、开花,太难了!

    成长需要体验

    许多孩子心灵世界所以成为沙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或者很少有过“我能行”的体验。

    在徐力17年的记忆中,只有两件事让他感到自豪:一是帮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做饭,一是帮有病的妈妈搬煤气罐。做这些事让他有“我能行”的感受。这是一个男子汉成人的开始。遗憾的是,徐母没有认识到这种感觉的可贵,而认为这样的事与考大学无关,阻止儿子继续去做。而她做梦也没想到,自从阻止孩子去帮助别人那天起,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无情的种子,关闭了孩子走向幸福的大门。因为,爱是一个口袋,往里面装时是满足感,往出拿时,才会有成就感。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成功的体验,要比失败的体验更重要。作为成人来说,如果你真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人生的第一次“我能行”的体验。成功的基础是自信,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能力肯定要远远超过背着“我不行”包袱长大的孩子。

    成长需要沟通

    与成人沟通,是今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精神需求。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但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心:“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久而久之,孩子渴望沟通的大门关闭了,有的永远也打不开。

    徐力从小生长在一个缺少沟通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在铁路工作,每周只回来一次。徐力主要和妈妈在一起生活。

    在交谈中,我问他:“在家里,你跟妈妈交流过吗?”

    徐力说:“平时,我们不说话。有时,我见她不开心,想问她是什么事情,她总是说:‘不要吵,我心里很烦!’我知道妈妈不开心是因为单位好几个月都没发工资了……”

    其实,徐母何尝不想与独生子沟通?徐母翻看儿子的日记,接听儿子的电话,到学校去窥视儿子的行踪……这一切,无非是想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怕儿子学坏,怕他不好好学习,并非想加害儿子呀!然而,由于违反了教育规律,不仅害了儿子,也害了自己!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长需要肯定

    在和妈妈共同生活的17年中,徐力听妈妈讲得最多的话是:“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得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可以说,徐力是在妈妈的责骂声中长大的,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他气愤被责骂,因而产生了反抗的心情。这种反抗的心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爆发出来了。

    责骂,在父母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休的责骂,便是自己“世界的末日”。孩子成长需要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

    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任何孩子都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我们身边那些脑子慢或爱捣蛋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肯定。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的孩子来说,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

    事隔8个月,我又来到金华,当我提出再去看看徐力时,我听到一个新消息:徐力已由原来的15年徒刑改判为12年,现已转到杭州少年管教所。

    2000年11月16日,我来到杭州少年管教所。在宽敞明亮的探视室里,少管所负责人说,徐力刚来半个月,表现很好。比起8个月前,他白了,也长胖、长高了。“听说你减刑了,祝贺你。”我真诚地对他说。

    “是的,我很感动也很难过,我犯的罪,判多少年也不算多啊!”徐力低下头说。

    “少管所也是一所学校,你只要珍惜大好时光。将来出去为国效力,没有知识不行!这也是你妈一生的希望……”

    一提到妈妈,徐力的眼睛红了,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我会努力的,我还让我爸带来了《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还借给别的人看。”

    当新世纪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我收到徐力从少管所寄来的信。可以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信中说当他得知以金华四中为基点建立了“知心家庭学校”,建起了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他非常高兴。他还提出给父母写一封信等几种与父母沟通的办法,并希望我能把他的切身体验告诉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这是他现在唯一的心愿。

    我相信,“知心春风”一定会压倒“心灵尘暴”。当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起来,当父母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之日,家庭将成为“知心的小屋”,而不是“沙尘暴”的发源地。

    (卢勤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