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总评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在遵循高考内容改革的总原则及依据《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参照近年高考数据及评价情况,保持稳定,坚持改革,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000年全国高考“3+2”物理试卷抽样统计数据如下:
    表1:总况
    题号 全卷 一 二 三 四
    满分 150 40 15 20 75
    平均分 78.46 26.10 7.09 5.54 39.74
    难度 0.52 0.65 0.47 0.28 0.53
    标准差 29.30 8.466 5.054 3.803 18.759
    区分度 / 0.637 0.565 0.327 0.782
    分半信度 0.8700 / / / /
    Alf信度 08499 / / / /
    (样本数:3619,来自于河南、广西、陕西等4省市。)
    表2:难度分布
    难度 题号 分值
    0.1-0.2 16 8
    0.2-0.3 15 6
    0.3-0.4 6,13,20 21
    0.4-0.5 10,11,21,22 36
    0.5-0.6 4,5,14,19 27
    0.6-0.7 8,12 9
    0.7-0.8 2,3,9,17,18 35
    0.8-0.9 7 4
    0.9-1.0 1 4
    表3:区分度分布
    区分度 题号 分值
    0.2以下 14,16 14
    0.2-0.3 4,6 8
    0.3-0.4 1,3,5,13 17
    0.4-0.5 2,7,9,10,11,15 27
    0.5-0.6 8,12,18,19,20,21,22 73
    0.6-0.7 17 11
    0.7以上 0
    从表1可以看出,全卷抽样统计难度为0.52,略低于命题预测值0.56。从考后全国反映以及部分省份的分析来看,一致认为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有新意,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有很好的区分功能,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与1999年试题相比,除了个别试题较难外,总体难度基本稳定。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试题和1999年试题的题型难度分布不同。不同题型的难度相比,2000年选择题的难度系数为0.65,比1999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填空题为0.47,比1999年降低了8个百分点;2000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过难,比1999年降低了33个百分点;计算题比1999年的容易,上升了6个百分点。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的难度基本合适。
    从表2可以看出全卷试题的难度分布。其中,难度系数处于0.4到0.7之间的试题分值占72分;0.7到0.9之间的试题分值占39分,0.9以上的试题分值为4分;0.4以下试题的分值35分。按照《考试说明》的规定,整卷试题的易、中、难分布基本合适。
    从表3可以看出全卷试题的区分度分布。绝大多数试题的区分度处于0.3以上,总共占128分,其中有14道试题的区分度处于0.4以上的优秀水平。
    物理试卷的特点
    2000年高考物理命题在继续坚持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改革方向和遵循高考改革总的原则下,减少选择题,增加计算题,加强应用性试题的考查,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减少题量,减少选择题,增加计算题。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在1999年试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题量,总题量由24道减少到22题,其中减少了两道选择题和一道填空题,但增加了一道计算题。
    目前,高考物理试卷的总题量已经由90年代初期的30多道减少到现在的22道,主要是减少了选择题的题量。从这些年的评价来看,中学教育界普遍赞同这个改革方向,它增加了考生的思考时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水平,有利于高考更好地鉴别考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物理学科,它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上,融会贯通的程度上,对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表现在能否事先记住大量做过的习题,从而能够“快速解答”。因此,太大的试题量不仅对选拔新生不利,而且对中学教学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它会助长中学教学中已广泛存在的“题海战术”,而“题海战术”不仅是造成中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会阻碍甚至是损害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以上原因,近年来高考物理一直在减少选择题的题量和试卷的总题量。同时,基于“八五”期间关于题型功能的研究成果,适当减少了填空题的题量,增加了计算题的题量,这样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功能,提高了效度,有利于鉴别考生的水平。
    2.继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既包含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又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乃至社会学科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物理一贯重视的原则,高考物理试题坚持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其中,有的试题涉及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有的涉及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近年来,高考物理更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例如,1999年考查的“运动员跳水”、“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等题。这种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2000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了“空间探测器”、“同步卫星”、“激光扫描求车速”、“双电荷交换反映模型”等试题。
    3.注意物理学在其他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等。近年来,高考物理逐渐注意了物理学科在其他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包含了一些物理学在其他自然科学中应用的试题。例如,填空题13题是关于物理学在化学中的应用;计算题第20题,不仅要求学生在物理上正确理解同步卫星的运动规律,而且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空间图象,才能进一步正确解决问题。物理高考中,注重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意物理学科在其他科学领域、生产及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因此,实验能力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000年高考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相对于往年较强,难度比往年大。不同于往年的是,2000年高考物理中没有完全与教材相同的实验试题,而是都经过了一定的改造,甚至是新颖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以及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第14题,考查学生对于利用两个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力,与教材中实验装置不同的是,这道试题中两个小球碰撞的滑轨没有支柱,两个小球直接在滑轨的水平部分发生碰撞,即利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代替了“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第15题考查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测量未知长度的能力,鉴别学生是否掌握了透镜两次成像的方法。第16题的能力要求最高,不仅要求考生根据方法简捷、精度高的原则正确选择实验器材,而且还要画出电路图,求出计算公式,并阐明公式中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这些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概念、原理以及仪器都是学生中学里学过的。
    答卷反映的问题
    从考生的答卷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每年高考物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深入
    高考物理学科提出了要考查考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指出,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同往年一样,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问题是由于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而造成的。例如第4题,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理解情况,能否较好地把握电容与面积、距离或电介质之间的关系。从统计数据来看,有25%的考生漏选了(D)项,有31%的考生漏选了(C)项。对于(C)项,陶瓷板是绝缘板,当把陶瓷板放入上下表面之间,两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因此,电容增大;对于(D)项,铝板是导体板,当把铝板放在下板的表面上时,相当于下板变厚,从而两板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电容增大。又如第13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能否通过分析试题所提供的信息,理解电离能和亲和能的概念,从而理解在每个过程中,究竟是外界供给了能量还是向外界放出了能量。总之是考查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是0.37,不少考生的答案为2.8eV,可能是通过ΔE=3.8+5.1-6.1=2.8eV计算得出的,而正确的计算公式应该是ΔE=6.1+3.8-5.1=4.8eV,这些考生可能没有正确理解试题中关于电势能、电离能和亲和能的说明。
    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弄清其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只能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不全面和支离破碎,当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很难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
    近两年高考物理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增多,要求学生能够从所给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虽然其中所应用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比较基础的,甚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从考后数据看,考生的解答并不好。例如第10题,给出了一个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判定怎样开动发动机。该题是一个定性的分析,但其中的关键是看考生能否根据试题的信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能否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推理和判断。根据题意,空间探测器的初动量为mv0,方向沿x轴正方向;末动量仍为mv0,方向沿正x偏负y轴60°。把末动量沿x轴和y轴方向分解,可得到x轴正方向的分量为mv/2,y轴负方向的分量为sin60°mv0,因此,x轴正方向的动量减小了mv0/2,y轴负方向的动量增加了sin60°mv0。根据动量定理可以推断,选项(A)正确。但有33.7%的考生选择了选项(D),反映出许多考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实验能力有待加强
    2000年实验试题比前两年难,全国抽样统计难度系数只有0.28。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其中也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待加强,同时,笔者认为还反映出了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第14题,该题的难度系数为0.52,区分度为-0.051,这是全卷惟一的负区分度的试题,也是近年来惟一的负区分度的试题。是这道试题编制的不好吗?笔者认为,这个现象是值得重视的。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两个小球做平抛运动飞出的水平距离的起点分别是斜槽端点的垂足和支柱的垂足,两个垂足之间的距离等于小球的直径,教材中提出,在实验时要求测量小球的直径。而本题的实验装置中,两个小球做平抛运动飞出的水平距离的起点都是滑轨末端的垂足,不需要测量小球的直径。该题出现了负的区分度,说明许多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没有答对本题,而有些本来不懂的考生答对了(与选择题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做实验不从实际出发,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据广东的一位老师反映,在复习“验证动量守恒实验”时,有个学生对教材中的方法提出了疑问,但这个学生的老师坚持了教材中的观点,结果考试中这个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选错了,而该学生仍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选择了正确答案。又如第15题,要求考生应用二次成像法测未知长度,该题的难度系数仅为0.24。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该题明确给出了“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等于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根据二次成像的方法,当第一次成像时可以测得像距v,这也就是第二次成像时的物距,然后测出第二次成像时筒端到透镜的距离l,就可求得距离d=v-l。该题有75.6%的考生得了零分。
    与全国卷比较
    与全国“3+2”物理试卷相比,2000年广东卷有6道试题不同,其中包括4道选择题和2道计算题,试卷总体难度比1999年广东试卷有所增加。从广东抽样统计数据看,广东卷难度为0.43,标准差为26.23,区分度为0.43,信度为0.80。江西、天津卷有5道试题与全国不同,其中包括2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和2道计算题,这5道试题主要是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实验用)与全国使用的教学大纲中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编制的,在内容上适合新大纲的要求,并且,与相应的全国试题相比,适当降低了难度。根据抽样统计数据,江西、天津卷的难度为0.44,标准差为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