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网友称我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其实做教师的每个人都应该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因为教育的程序是: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决定教育方向和方法——具体实施教育措施。如果跳过分析学生心理的过程,教育目的就迷失了方向,一切教育措施就十分盲目了。教育无效劳动就是缺乏心理分析这一环节。
    漫画家徐鹏飞一副漫画中说:经验像一把落在秃头上面的梳子。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的时候,他已经不再需要它了。我的孩子,由于我的帮助,没有经历那么多的曲折和挫折。说明这把梳子我虽然不再需要,年轻的教师还是有用的。我在建设中的个人主页题头上明确地说明自己的宗旨:“一头执着的牛,愿为广大教师开出一条不那么曲折,不那么坎坷的路。”
    所以,下一篇系列文章暂定题目为《教师要有一双洞察心理的眼睛》,作为新世纪第一年奉献给广大青年教师的实用的重礼。
    教师工作中感到压力,这是教育转轨的前兆,是教育春天的萌动。教育,这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迟早要转轨的。毕竟中国经济是个无比庞大的航空母舰,它的调头需要时间,教育转轨更加艰难。但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新一代教师就承担着于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也许有艰难和苦痛,但不会经历老一带那么多的磨难。
    附:答网友。
    网友黄玮老师,希望我谈谈写个案。我认为,个案是记录一个教师曲折走向成功的历程。至于写法,可以采取夹叙夹仪的方式。边叙述边写想法。总之应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坚决反对写成流水豆腐帐。
    写失败并不羞耻。英雄也会失败。这叫做“不以成败论英雄”。可耻的是失败之后一阙不振。承受不起失败的压力。
不言失败,只写过五关斩六将,不写走麦城,那叫文过饰非。
    对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思索“为什么?”不断寻找“怎么办?”成功之时,应该总结出结论,失败之后应找出原因。换种方式思考。
    不固守残缺。明明知道做了无效,就不做。寻找常规下的突破。这就是改革,就是创见。
    这是写出有创见的个案的基础。仅供参考。
    我已经认真阅读过网友的所有回帖。提出的问题,准备在下一篇文章,都能回答。请注意阅读。(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