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分层教学”不是“分流教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28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举行,眼下正处在复习阶段。最近有读者反映,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初三年级重新分成“好班”与“差班”、“高中升学班”与“报考三校班”等,有的还说这是进行“分层教学”。有关人士指出,这种以“分层教学”名义按学生成绩重新编班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而按学生考试或测验成绩重新编班,这种做法在本质上是与“分层教学”相悖的。

    在教学上采取倚重态度,在师资、学习条件上实行不平等的待遇,对所谓的“好班”重点教学,对所谓的“差班”敷衍了事,这是重新编班后出现的要害问题。有一所初中,好的班上数学课,教师给学生5套练习试卷,而差的班学生至今未得到过一张练习试卷,这显然有欠公允。一些教师不负责任的说法更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由于伤害了所谓“差”班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上轻视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师生关系趋于紧张。有些初中学校还每次按测验成绩进行排名次,更增加了学生心理负担。

    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强调不能按学生学习程度进行编班,就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对待和公平教育。学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人为地代替学生未来接受教育的选择。

    实施“分食制”教学效果好

    学生按自己具体情况选择任课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施教。上海市北初级中学试行“学科分类指导”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以英语学科1至6班成绩为例,及格率上升15%,优良率上升32%,每个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校长徐阿根比喻说:“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食堂,知识如同食物。每个学生都在这里‘进餐’,但有的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分层教学犹如把这个食堂的食物分成几层,让学生各得其所。”实行“学科分类指导”,就是原班级管理不变,让同年级各班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水平和需要,进行跨班自愿选择组合以形成教学班,而且进出自由,采用由学生自我选择、教师推荐、家长支持的办法,由教师进行分类教学与指导。目前该校分类由高到低已分成8种4个层次,学生根据类别选择学科教学的不同课堂。学生分类不仅考虑到学业成绩,更多的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等因素。

    该校的“分类指导”,从目标分类、施教分类、作业与测试分类、分类评价等方面展开,作为“学科授课制”的依据。1至8班对学生教授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各班学生学习能力、程度不同,提出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层次。所以“分类指导”不是降低教学要求,而是研究找到达到统一要求应采取的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练习题,多留一些思考性强的题给优等生,同时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基础题,以提高作业正确率。

    该校教师通过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找到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途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自信。

    分层递进教学 学生潜能得到开发:

    实施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办法后,又出现了学生之间差异悬殊的新问题。飞虹中学校长胡善通认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一定不具备潜在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关键是因材施教,将这种潜能激发出来。“分层递进教学”是他们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旨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对策。

    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该校对低层次学生采用“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并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知识要求和作业布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上进行落实,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欢乐。对困难学生,该校给予特别的“偏爱”,采取开“小灶”或提醒、赞扬、优先回答和面批等方法,使他们蕴藏的能量经过教师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地点拨发挥出来。一名一度成绩较差的学生毕业之际回忆说:“刚进中学时,数学是我头痛的学科,测验常常不及格,旧知识的空缺一个一个增加,新知识更难听懂。学校的数学教学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方法,起初我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师的事,但是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这种方法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希望……”

    让学生按兴趣自选课堂 试行“走班制”培养自信心:

    每天下午一节课后,浦东新区梅园小学的“走班制”授课就热闹开了,700多名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自选的课堂,进行饶有趣味的学习。这种择课方式被学生称为是按“胃口”吃“小灶”。

    现在的小学课程比较单一,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趋向综合。对此,校长孔宇玮表示,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授课方式上有所作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从去年秋季起,他们对校本课程试行“走班制”,打破原有的固定班级的授课制形式,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重新编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走进不同的班级,接受教育,学习技能,而教师对学生的选修科目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分流。目前开设的20多门校本课程,有的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设,有的是拓宽知识视野的窗口,很受学生欢迎。如英语《听听说说》课程,自编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英语会话;《有话大家说》课程,通过对时事材料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科技万花筒》课程,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茶艺》课程,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等。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走班制”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学生兴趣提高了,特长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