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时评:“拿来主义”与“垃圾文化”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30

  报载,不久前在华东师范大学讲学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庄严舜哉表示,一些充斥暴力的卡通片对孩子的成长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据他称,在中国播出的一些日本卡通片其实从未在其国内播出,而许多制作精良的日本儿童影视节目却与中国荧屏无缘。他说,据有关实验证明,这类不良卡通片一经播出,马上就会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引发相关的暴力事件。由此看来,“拿来主义”者把别人扔掉的“垃圾”拿来了。

  这位心理学家的论断,笔者在一位小学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位老师不无担忧地说,由于各种不良文化的侵扰,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已经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最重要的危机表现在,当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时,孩子们往往有意无意地与在电视或卡通书上看到的内容进行对比,致使教育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一位老师在谈到流入中国的一些日本卡通漫画时,曾极为愤恨和痛心地表示,是这些不良文化毒害了孩子的心灵。她说,有一次,她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日本兵如何残暴地杀害中国人时,学生们竟然哄堂大笑。一位学生竟站起来说老师讲错了,和他从卡通书上看到的不一样。

  在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曾以手中战斗的笔写过一篇《拿来主义》的文章。《拿来主义》深刻论述了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强调应采取“拿来主义”。在和虚无主义、全面接受等几种错误态度的对比中,鲁迅先生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是如何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挑选一切事物,根据事物的价值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态度的。文章在最后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正因为有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观念,今天的文化才如此繁荣。但应看到,在文化繁荣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垃圾文化”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灾害,其对青少年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可小视。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商家在引进外国文化产品时,往往只用赚钱作为惟一的尺子,什么东西能赚钱就“拿来”什么。因此,一些不健康的、宣扬暴力的、色情的、粗制滥造的“垃圾文化”,便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国内的文化市场。这些“垃圾文化”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青少年学生。目前在广大中小学校园流行的日本漫画小册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漫画,大多以描写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幌子,色情和暴力内容充斥其中。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小学生看了这样的内容,对其健康成长的毒害自不待言。像这类内容极不健康的书能在中国出版,并在中小学校园流行起来,如果要深究其中的缘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从来不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考虑,只一味地赚取黑心钱。他们从来不去想因为他们的不负责任出版的“垃圾”书籍,会有多少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污染和摧残。

  “拿来”固然重要,但“拿什么”却更为重要。如此之多的“垃圾文化”入侵校园,全社会都不能视而不见。应该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对其进行“毁灭”之。只有这样,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才能为中小学生创造一种接受良好文化教育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