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从“对不起同学”一句话谈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7-03

  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当上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家福先生回国参加政协会议时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我很惭愧,在我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失职,对不起同学。”杨校长举例对比: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有三项任务:一是主持学校董事会议;二是代表学校参加重大活动,如接受英王颁奖;三是出席向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毕业典礼。三项任务中前两项都可以委托副校长代表,唯独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校长无论如何必须参加,并且要亲自为每个学生颁证,并说上祝福的话。毕业典礼是学校最隆重的活动。杨校长感慨地说:“我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是怎样给学生发学位证书的?一大捆,由学生代表领回去。我对不起同学啊!”

  杨校长被聘请到英国的大学任校长,已证明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而他通过中外教育观念的对比说出“对不起同学”这样一句诚恳的自责,更证明了一位出色教育家的境界。现在教育界的人们也在大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但只从学校对毕业班学生的教育设计在“升学考试”和“毕业典礼”上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七月流火”的天气里,最最辛苦的是备考的学子们。为了中考、高考能多得几分,他们在教室里一坐就是十几节课,起五更睡半夜。而如果问孩子们的感觉,他们认为最难熬的还不是挥汗如雨地复习各科功课,而是随着考试日期迫近的巨大心理压力。“黑色七月”的压抑对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记忆深刻。而此刻毕业生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学校研究了吗?我们的老师注意了吗?熟悉学校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时的学校像大战前的阵地,学校和每个班都挂起了考试倒记时日期表,一个接一个的学生动员会、家长动员会、成绩分析会,一次接一次的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不仅学生的“头大了”,家长、教师的“头也大了”。“还差十几分”“再努力一把呀!”———一个个具体的学生被抽象为一组组分数,大家都卷进了对分数的狂热追逐而忘记了对未成年孩子本身的关注。即便是高三18岁的学生,他们的身心也还很稚嫩,在“一考定终身”的高压气氛中,如得不到沟通和鼓励,得不到安慰和信心,就会产生被冷冰冰的分数掩盖的许多危机:心理上对考试的恐惧、对自己能力的自卑、对未来生活的畏惧和失望,在身体上则因过度紧张疲劳导致血压、心脏、神经等疾病。这些危机有的会短时爆发,有的则隐含一生,造成对学生健康成长无可挽回的伤害。6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就对这种戕害生命的教育提出过尖锐批判:“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陶行知《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1934年)

  相对比,一个孩子经过几年寒窗苦读,终于顺利完成学业,将获得学历资格,应该是一生成功的开始,是成长历程的重大喜事。但这个学生们应充分享有欢乐的日子,却在我们的学校工作计划中无足轻重。在很多校长、教师的概念里,考试的结束也就是毕业班工作的结束。因为争分大战已经完成,只等结果出来就可以给学生定大学、给教师定奖金、给学校定升学率的排位了。至于毕业生此时的心情,无人过问也无须过问。在现今的中学里,我们通常见到的毕业典礼不过是走走过场,没有隆重的场面、没有师生的节日盛装、没有邀请全体家长参加、没有校长逐一地把毕业证书颁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并送上真诚的祝福。毕业照是考试前早已照好了的,同窗3年的同学们大会一散便各奔东西,比较考试的“隆重”,毕业典礼简直太简单、太迅速了,连嘱咐、叙旧、告别以及习惯了的班主任的“叨唠”都没有,让明天就不用再跨进这个校门的毕业生们感到怅然若失。笔者甚至听到过这样一个实例:某高中为早放假早省事,在高考的最后一天,让高三学生早早起床收拾东西,早饭后连人带行李一起上车去考场,考完最后一科您就直接回家,高中就算毕业完事。

  从对考试和毕业典礼一重一轻、一热一冷的对比中,从国外学校毕业典礼是最隆重的活动,学生、双亲、师长都着盛装出席,校长亲自为每个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教育设计与我们学校现实的对比中,可以悟出的不单单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一个根本原则:教育到底为什么?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不能“以分数为中心”“以升学率为中心”“以省事、不出事为中心”,那我们的校长就应该真正从学生个体成长的角度去着想,应该在每项教育活动中注意对学生心理感受的关注,应该把是否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教育决策和措施惟一的标准。否则,现实就会狠很地报复我们的教育。众所周知,年年考试年年有学生考中犯病、考后自杀的消息,考分差的学生自杀,考分高的学生也自杀,去年北京的一位中考考生得了600多分的好成绩还是跳楼身亡了。年轻生命的消殒难道还不足以引起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自责和反思吗?我们日日大讲“以学生为中心”的同志们有没有勇气发现这些问题后像杨家福校长一样公开大声道歉:“对不起同学!”;我们天天喊教育创新的同志们能不能创新一下“毕业典礼”及对承受负荷最重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全面关爱。

  令人欣慰的是已听说有学校非常重视“毕业典礼”,有为即将离校的每位同学精心准备的礼物,有人人上台亲手接受毕业证书并留影的机会,有校长教师充满鼓励的告别词,还有为毕业生敲响的祝福钟声。还听说今年有教育服务公司想到了毕业的同学,专门在7、8月设计了“中学时代告别游”,用同窗伙伴自由组合的形式为从考试的重压下解放了的毕业生创造一个到大自然中,完全放松身心、品味美好友情的机会。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意识将在全社会建立,而从事人类灵魂塑造的教育者,更应先社会一步,向杨校长一样树立“对得起同学”的为师之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