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一位教育学教授曾给我们讲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果给男生:“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仍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如今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关心他、尊重他。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和敬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千万不能出格越界。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善于自制,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不能在学生惹你生气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而干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来。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教育,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这样,双方的心理差距就拉近了。对方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要实现此效应,我们不妨给批评以全新的“包装”。我们应像陶先生那样,细致观察,多动脑筋,精心“备课”,在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基础上,创设意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出精湛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