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你不一定要考高分,但你一定要有探索精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30

     给我给我一只螃蟹吧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明显的优势是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刻苦,但创新能力略逊一筹。中国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科技水平尚未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概是我们少了那么一点探索精神。

    其实,中国古人是不乏探索意识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使人类在艰难前进的历史行程中,领略到了无限的风光,也使人类在进步的每一次突破中,充满了自信和憧憬。如今,发展人的素质已经成为教育主题,教育体制正在走出“应试”的误区,迫切要做的,是寻求合适的影响孩子成才的新的“增长点”,而教给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精神,无疑应是诸多“增长点”中的一个亮点。

    科学可以塑造人类思维和感觉的模式,并使他们的行为受到微妙的影响,这一点“微妙的影响”就是培养人的科学探索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在破除应试教育弊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大步。

    传统观点认为,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基础知识,为知识的金字塔打好坚实的塔基,而孩子对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则相对受到忽视。其实中学生的大脑也充满着对世界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求,丰富的想象力和四溢的年轻激情使他们总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和探索欲,在拥有一定知识的基础时,他们脑子里迸发出的精神火花或许真的就是某个发明的雏形。忽略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失误。“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注意到了这一点,它力图反映各学科研究领域中多元的、辩证的、前沿的观点、思想和方法等,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方法创新。它不受传统课外读物死扣学生教材的局限,放开眼界,跳出教材,不仅展示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更给出知识“为什么”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享受知识的喜悦,更会被引发探索的欲望。

    “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的内容丰富多彩,真正作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交融。整套丛书分为文理两套。文科丛书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经济、法律和心理等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每本书的名字都颇富诗意又很新颖,诸如文学——《诗化的王国》、《激情的森林》,历史——《拒绝遗忘》、《回望沧桑》,心理——《阳光跑道》,哲学——《智慧的地平线》,地理——《追寻经纬》……短短的几个字就凸现了各学科的主要特征,一下子就引起了阅读欲。

    在我的印象中,中学生课外读物少有介绍心理学、哲学内容的,“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却是个特例。《阳光跑道》讲述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许多关涉中学生心理的话题,还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会学生掌握创造技法、训练创造思维,最终培养出创造人格。全书自始至终注重“创造”二字,为中学生将来探索未知世界、超越自我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智慧的地平线》从哲学的高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哲学中有关世界和人的一些基本命题——“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到底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这一系列有关人自身存在问题的追问,将唤醒中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人类许多未知问题进行探索。

    德国剧作家莱辛曾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既给了孩子“螃蟹”吃,也教给了孩子要敢于自己去吃“螃蟹”的精神。如果中学生的辅导书都充满了这种从长远角度着眼的思想,给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新的素质“增长点”,我们的教育就会抖净“应试”的尘土,充满信心地坚定前行;我们的孩子也会在渴求知识的路途中,充满了探索精神,轻松自如地迈进新的时代、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探索意味着什么 马桂琴

    载人飞船上天,万米钻孔入地;宇宙浩瀚茫茫,纳米材料微微;芸芸众生,生命起源何处;人类基因组计划,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些当今科学界的最新成就,科学家们是怎么获得的?这些深奥、尖端的科学技术能介绍给中学生吗?中学生能读懂、能理解吗?请进入《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科学殿堂,一起解读探索的真谛。

    丛书分文理科两部分,理科部分按中学生熟悉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分册,优美的书名,诱人深入,数学——《数形思辨》,物理——《走近混沌》、《穿越时空》、《波动韵律》、《绚烂星空》,化学——《分子畅想》、《物质解构》,生物——《萦梦生命》、《进化长河》。

    《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的内容是中学课本上没有的,有当今科学前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向中学生们展示了科学的新知识,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如“飞秒化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宇宙反物质探索”、“超导问题”……有当今科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过时了吗”、“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吗”、“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存在吗”、“室温磁制冷能实现吗”……如此之多的超级课题仿佛在向中学生们招手,呼唤着他们及早加入到探索学习的行列中来;还有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白色污染问题”、“科学决策如何作出”、“宇宙的未来”、“人类能战胜艾滋病吗”、“手机电磁辐射有害吗”……生活实际中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科学并不神秘,要关注社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如此深奥的科学知识,让中学生来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翻开丛书,不难发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丛书的作者——各学科的专家、教授、院士们尽了很大的努力,通俗易懂、颇有现代意识的标题,有趣、引人入胜的开篇,随处可见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叙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的高科技,虽不是浅显易懂,却也并不高深莫测。读过此书的同学认为:我们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能读到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知识,了解探索学习的魅力,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