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生们普遍赞同终身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2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那么,一个人该学习什么呢?又该怎样学习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郑重提
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
共处和学会做人,并认为这也是21世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经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推广,上述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重
要参照。

  为了解即将走进21世纪的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中小学生
学习与发展课题组”自1998年10月开始,抽样选取了10个省市7474名
10至18周岁的在校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全面
揭示了我国中小学生在求知、做事、交往和做人四个方面的进步和不
足。这里我们选择刊发了部分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据这项研究发现:70%的高中生赞同将上大学的年龄放宽到50岁,这反映出他们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普遍认同。

  为考察人们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在本次调查中问及读者对“如果把上大学的年龄放宽到50岁”的看法,可选择的答案有“太荒唐、不可能”、“没必要”、“有可能”、“完全应该”和“其他”5项。

  调查显示,70%的高中生选择了“有可能”和“完全应该”。进行这项研究的专家认为,持这种态度的高中生的终身教育观念比较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放宽教育年限和增加教育制度的灵活性有一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但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比较多。如,在本项调查中,尚有32%的成年人和30%以上的初中生认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是“太荒唐”和“没有必要”的。在研究者看来,这表面上是这些人的教育观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要进入终身学习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行的教育制度还不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终身教育。

  专家们认为,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再把人生机械地划分为“读书”和“工作”两个阶段,教育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它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包括生计教育和闲暇教育。终身教育意味着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是人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永久动力,就如同汽车加油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