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最喜欢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2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那么,一个人该学习什么呢?又该怎样学习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郑重提
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
共处和学会做人,并认为这也是21世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经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推广,上述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重
要参照。

  为了解即将走进21世纪的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中小学生
学习与发展课题组”自1998年10月开始,抽样选取了10个省市7474名
10至18周岁的在校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全面
揭示了我国中小学生在求知、做事、交往和做人四个方面的进步和不
足。这里我们选择刊发了部分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据这项研究发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题目是这样表述的:在下列11种学习方式中(“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用电脑以及和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和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什么?结果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实验(25.9%)、用电脑(21.2%)和读课外书(12.3%)。而被学生选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前三种)则分别是:听讲(21.9%)、作业练习(18.5%)和实验(17.0%)。可以看出,学生眼里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目前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对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持什么态度呢?研究人员设计了这样两道相关的题目进行了调查:

  其一是“某中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你有何感想?”统计结果显示,持赞同态度的家长超过了半数。家长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和自由学习的重要性,表明类似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其二是“教师让学生围绕某一学习内容去图书馆查资料,进行访问、调查,组织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过花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你对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感想?”统计结果表明持赞同态度的家长也超过了半数。这说明多数家长能够接受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从家长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实验、实地调查、翻阅课外书籍等,基本上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传统的“教育=读书=背书”的学习方式已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