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上旬,听某权威人士介绍了一种“新”的“现代”教学观:“在真、善、美之间,传统的教学是重其‘真’,我们现代的教学则应重其‘美’”。其后不过三日,我们去某教师进修学校听教育学课,该授课教师便把从那位权威人士那里学来的舍“真”求“美”的“现代”教学观传授给了中师学生。我听了觉得很不是滋味。
军事上能“兵不厌诈”、“声东击西”,“真”和“假”之间有一种目标相融的统一性。然而教育上的“真”和“假”之间却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立于“真”,方有“善”,也才会有真正意义的“美”。而我国的人格教育正在面临“假”的侵蚀:做给广大教师观摩学习的“反复排练”、中看不中用的种种“时装表演型”公开示范课;课堂中拿腔做调、哗众取宠的所谓“民主”;貌似启发引导,实则暗示或告白学生答案以求举起“森林般的小手”的所谓“启发”;不管教学对象,凑合做个样子便收场的所谓“讨论”;达标验收中拼凑数据、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所谓“检查”;名为研讨,实则暗示和泄漏考题的所谓“学术”;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投机钻营,徇私舞弊,让人代考的所谓“考试”;只求数量,不顾质量,降格办学,滥发证书的所谓“文凭”……一个“假”字,已伸向教育这一“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之方方面面,正在污染学校这方净土!
那种舍“真”求“美”的教育,必然扭曲莘莘学子们的个性,导致畸形的人格。在构成人格力量的诸要素中,最为核心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会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从而显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述种种现象的渊源,都可追溯到居于强势群体的教育者严重的功利主义。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是以教师的奖金、职称等名利为本,是以学校领导的政绩为本。这种源于功利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趋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产生信仰危机,缺乏远大目标的追求。学生在这种教育中耳濡目染,求真崇善的一面将逐渐磨灭,好问的天性和对真理的信仰将逐渐丧失。从而学会了为自己的功利而弄虚作假,偷天换日;学会了保全自己,算计别人的所谓“计谋”;学会了少年老成。
“德育首位”我们喊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千辛万苦、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往往苍白无力、收效甚微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假而失信。学生直接感受到的方方面面,教育者“身教”与“言教”的相悖,进而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感知冲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越降越低,渐渐形成信仰模糊、缺乏远大志向、背信弃义的畸形人格。而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弊政,重形式、讲包装、中看不中用的种种“假货”,“假药不治病,假酒要人命”的损人利己的假伪欺诈,招致人们对社会的信任感降低,形成了冷漠的人情,从根本上降低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江总书记说得好,“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一高度来讲,“假教育”塑造的畸形人格,难道不是“邦分崩离析”的“萧墙之祸”的最大隐患吗?
由此可见:教育中的一个“假”字乃人格教育之祸根;“真”乃立教之本、人格教育之关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语),不仅是解决中国当下人格教育的关键,也应该是教育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