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闻听惊心的事件发生在11月22日晚上,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中学校园里。所幸硫酸浓度低,学生的自救和医院的抢救也及时,现大部分伤者已出院,颜面无损,留院治疗的几个也基本无大碍。
对于这起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当地警方调查之后没有形成准确的结论,因为泼硫酸的陈某事发后逃逸,其他学生所说又互相矛盾。但警方说这并不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对当事人的处理,因为法律更注重手段和结果而不是动机。
但是对于教育,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需要关注过程和分析动机。
12月8日,记者赴事发地采访。
宿舍里的争执是祸根吗
襄汾县下辖13个乡镇,古城镇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农村乡镇一片灰黄色的建筑中,古城中学白色的教学楼显得很亮,这是一个新学校,今年9月3日刚开学。
12月9日,是古城中学学生返校的日子,新一周的学习生活,将从这个周日18点40分的晚自习开始。
下午3时许,记者第二次进入古城中学,两个卖食品的小摊已在校门两侧摆开阵势,而学校的传达室里空无一人。
学校的操场很大,但高低不平,甚至还有三孔废砖窑。院墙也矮,学生可攀爬翻越。
两栋各三层的宿舍楼坐落在教学楼的后面,男生一栋,女生一栋。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返校后,一间间宿舍陆续开了门。
在初二(8)班的一间宿舍里,记者见到陈某的同学,问他们事情的起因,他们便说起20日晚上的事。
那个晚上,陈与睡他上铺的同学发生争执,仅仅是因为上铺把床板晃得吱吱响。后来陈把上铺关某的被子扯下来,扔到地上,关则用陈之道还治陈。陈怒,打了关某。
两人是否就此结下怨恨,并导致22日的事件发生,同学们也说不清。
22日晚自习后陈某怎么到的打架现场,记者在学生中听到两种说法:一种是:有人到教室门口把陈某叫出去的;还有一种说法:大家到现场的时候,陈某已先自等在那里。
现场的学生都说去看热闹
到底谁是滋事者
临汾是襄汾的上级市,事发后有13名学生被送往临汾的两家医院治疗。在临汾市眼科医院,记者见到了陈的上铺关某。
关是个看上去特机灵的孩子,他说他那天在陈的上铺折腾的不是他,但陈认为是他,因此揪他的头发还打了他。
后来呢?22日的一场架究竟是谁在滋事?
关说,21日陈和他说:你要找人打我就定22日吧。但他绝没有找人打陈。
再后来呢?记者问22日关是怎么去的打架现场。
关说,当日下晚自习后,陈通知他到宿舍后面去,他去了,已经有很多人。
看见发生了什么?关说什么都没看见,因为个子矮。
那为什么会被烧伤?关说刚挤到前面硫酸就泼过来了。
和关同病房的高也是初二的学生,和陈不同班,说起来自己似乎更无辜,听见外面吵架,就出去看,结果也是因为“个子矮,什么都没看见”,刚挤到前面,就被硫酸伤了。
现住在临汾两家医院的6名学生记者逐一见了,问了,没有一个承认自己知道为什么打架,没有一个承认自己看见谁在打架,都说自己是看热闹而被伤。
而在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告诉记者,他看见有两个人打了陈,打他耳光而且踢他,然后陈就掏出硫酸瓶子泼过来。
陈某住的西王村,记者也去了。这个村在古城中学念书的学生据说有200多人,那个下午他们刚刚结束一周住校生活返家度假,但记者在街上遇见的一些学生显然对这个话题很回避,说不认识陈,甚至没听说这事。
只有一个女孩子告诉记者:陈被打得跪在地上,向打人者说“对不起”,但打人者不饶他,他就掏出硫酸来了。记者问,是你眼见?女孩子一字一顿地说:“据知情者说。”
20名学生被烧伤
有多少被毁容
29岁的鲁俊鹏是初二(8)班的班主任,一直以本班纪律在全校占优而骄傲。22日晚下了自习他还给一个学生讲了数学题,然后就听见报告有学生被硫酸烧伤了。
鲁老师说学生刚烧伤的时候反应还不厉害,看上去脸上就是一块一块白。他帮着往镇上医院送了两个,回过头来才知道受伤的有20个,他们班就占了5个。
学校领导介绍,在现场被稀硫酸泼溅的实际是17名学生,还有3人是在奔跑挤挨中触及其他同学衣服上的液体而受伤。那个晚上学校所有教师都出动了,往镇、县和临汾市送学生。
尽管对事发情况大家众口不一,但在对硫酸的反应上所有人的说法都是一致的,就是现场有人喊了一声“硫酸”,于是学生们争相奔向水龙头用水冲洗。学生们措施得当的自救使老师欣慰,但老师们也说,假如他们只冲不洗就更好了,因为用手洗脸可能殃及更多的皮肤。
在临汾住院的13人中已有6人出院,剩下的7个中有4个住在眼科医院,3个住在临钢烧伤治疗中心。
住在眼科医院的学生,记者见了三个,都在打点滴,都是花脸,脸上斑斑驳驳的浅黑夹杂着脱痂之后呈淡粉色的新鲜皮肤,脱痂后的皮肤光滑无痕。按此趋势,容颜能全部恢复,没有“毁容”之患。
但三个学生说视力有所下降。因是周日,记者没找到主治医生,据联系医院负责学生治疗事宜的老师讲,视力下降和眼睑外伤有关,外伤好后视力不会有大问题。
而在临钢医院住院的三个学生烧伤面积大些,最重的一个从头顶伤到颈部,因此半边头颈都被包在纱布里。还有一个半边脸都是再生的新鲜皮肤,同样没有瘢痕。
受伤的学生们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不会因此事件影响到今后的工作甚至找对象,老师们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接受调查的学生里
肯定有人说瞎话
还让老师们松一口气的是,硫酸的浓度不高,因此对皮肤的损毁不深。在记者的采访中,从警方到校方到学生到陈某的家长,都众口一词地把“稀硫酸”改称为“电解液”。在襄汾县教育局给有关部门的报告中,也称该事件为“电解液伤人事件”。
有什么根据?襄汾县公安局刑警二队队长李永川说,事发后,他们在现场和从学校到陈某家的路上仔细搜查过那个装硫酸的瓶子,没找到,但根据学生的伤势分析,应该是被浓度很低的硫酸所伤。电解液实际就是稀硫酸,农村摩托车电瓶里很常用的一种液体,街上很容易买到。
事发当晚,刑警队就介入了,但至今,刑警队对事发的原因和事发时的细节也没有非常圆满的调查结论。
李永川说,接受调查的学生里肯定有人说瞎话,几个被认为是当事人的学生所述都对不上。尽管这些学生中可能有打陈某的,但这些学生已经被伤了,也是受害者,有些还住在医院里,我们也不好追得太紧,况且他们的行为也就是一般的打架,属于学校教育处理的范围。
李又说,好在事情的定性已经和这些无关,陈拿硫酸泼人已经是事实了,伤了这么多人,已经是刑事案件了,但陈不满14岁,按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但也有处理办法。对于陈的处理意见我们已经上报了。
但是,刑警队并没有放弃寻找陈的藏匿之处,据他们了解,陈自己也被烧伤。出事后还在本村一个同学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不知去向。-文并摄/本报记者郑直
事发似乎有前兆,娃在学校为啥不开心
12月8日下午,记者在古城镇的西王村找到陈某的家。
陈的父母在一间老房里呆着,屋里很简陋,看得出家境的困窘,又黑,一看竟没窗,再细看,一个很小的后窗用青砖砌死,陈的父母说,是陈出事后砌上的,怕别人报复。
父母嘴里说出的儿子是好儿子,听话、懂事,体谅家里的困难,一个暑假,天天晚上出去抓蝎子,愣是把新学期的300多元学费挣出来了。
问他们陈的性格,陈的父母说,娃可老实,不爱说话,有事都憋着,我们身体都不好,娃怕我们着急。
陈的同学也说陈特内向,不爱说话。
而陈的班主任鲁俊鹏说,陈不调皮不捣蛋,学习中等,干活勤劳。虽不太爱说话,但个子不矮,不像受欺负的,因此不是特别被注意,也从没听说他挨过打。
记者问陈的父母,出事之前有没有一点迹象?
陈的父母说,娃原来在古城一中上学,秋天开学合入古城中学,开学后不久娃就和我们说:我不想念了,这学校可乱了。
后来又说过,让爸给我转个学吧,这学校可乱了。
记者问陈的父母,没深问学校怎么乱?娃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
陈的父母说,没有,问了娃也不爱说。再说,刚开学,刚交了300多元学费,要转学,又要花钱。
陈的母亲抹着眼泪说,要知道是这个结果,花钱也该给娃转学呀。
还说,我娃是受冤的,那天他要不还手,现在住在医院里的可能就不是那些学生而是我娃了。
一个和陈同村的学生说,21日,陈曾托他找欲打他者说情。记者问,谁要打陈,你去说情了吗?那学生说,不知道谁要打陈,那天自己肚子疼,也没去说。
而另一个和陈同村的学生说,21日,他就知道陈拿了硫酸来,他的宿舍和陈的宿舍斜对门,陈的同学唤了他来看,硫酸装在一个好像是“杏花村”的酒瓶子里,放在床铺底下。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以为是吓唬人的,又说怕告老师学校会开除陈。
而记者在陈的宿舍里问,学生们却异口同声地否认看见过这个硫酸瓶子,也没听说过。
为什么大家同情陈,到底谁是受害者
稀硫酸也好,电解液也罢,已被肯定的是化学制剂伤人,而且伤了这么多人。但事发之后,记者问到的所有人,好像没有人表示恨陈某。
陈某所在的宿舍,一下子少了4名同学,除了陈,还有住院的关,还有两名正在家恢复的同学。但当记者问,是否会怨恨陈某时,大家齐齐地说:不恨。
医院里他们的同学也说不恨,他们说:怪我们自己不该去看热闹。
班主任鲁俊鹏说:怪了,出这么大事,我们班的同学好像没有恨陈的,不但不恨,好像还很同情他。
好像有点怪。记者问来问去,同学们和陈某感觉一致的地方就是对这新学校不满意。他们说,条件是比原来好,但这学校乱,打架的多。
问为什么打架,学生说一般就是要钱,要饭票,不给就打,踢一脚,打几拳,常事。再恶劣的,甚至在别人的饭缸子里和暖瓶里大小便。
老师不管吗?
很多学生说,管。
怎么管?一个学生说,老师也让他们写检查,给别人买新饭缸子,可是以后还会打。有时候告了老师还会遭报复。
打架也分亲疏
镇上的学生比村里的厉害吗
为什么原来学校打架的少,新学校打架的多?
有的学生说,原来学校老师管得严。
还有的说,在原来的学校里,大家基本上是一个村的,就不打架。
记者了解到,当天晚上涉嫌先动手打陈的,几乎都是古城镇甚至是镇上西街一片的学生,学校的一位老师说,镇上的学生比村里的学生厉害一点儿,西街的学生更厉害一点儿。为什么?很简单,学校在西街,是他们的地盘嘛!他们看村里的学生就像你们北京人看外地人。
记者问学生,是不是这样,一堆学生异口同声:当然是。问他们镇上西街的学生为什么厉害,学生们说,人家住在这儿嘛。
记者追问,住在这儿又能怎样?学生们说,打架打不赢可以回家叫人,比如叫他哥哥来打。
记者问,你们住在各村的呢?打架是否也叫本村的帮忙?一个学生说,咱村里学生软,不抱团,所以受欺负。
在20名受伤学生中,被确定22日晚上打了陈某的赵某是唯一一个非古城中学的学生,也是伤最重的。按推理,伤重的应该是现场离陈最近的,但当记者在医院见到个头不矮的赵时,他却矢口否认打了陈,他说他也是看热闹挤到前面而被烧伤的。记者问在临汾技校读书的他当晚怎么会跑到家居附近的古城中学去看热闹,他说是帮一个不想念书的同学搬被子回家,碰上打架。
后来,记者到临汾技校去了解赵,学生科的老师说,赵是本校一个老师的亲戚,因此被介绍到该校念书,但学习不好,其他方面表现也平常。22日晚他是未经请假就私自跑回襄汾古城镇的。
大搜查也搞了四回
搜出过短铁棍和小刀
古城中学真是命运多舛,9月3日开学,到12月初已经换了三届校长,任期最短的是第一任校长王富民,干了3天就提出辞职。而记者12月9日见到他时,刚被重新聘为副校长的王对辞职的原因讳莫如深,只用了8个字说其当时的感受:“苦不堪言,苦不能言。”
而古城中学第二任校长张天希的任期也只有短短两个月。和王富民的主动辞职不同,他是被免职的。11月22日晚的事件出来后,他当时以为这事情“出不了襄汾”,没想到影响这么大,然后他就想到自己的命运会有转折,因为出了有影响的事历来是这样处理的。
所以,当12月8日记者找到他的时候,干了20多年教育其中当了16年校长的张天希说自己“正狼狈着呢”。
张天希告诉记者,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古城镇投资盖了古城中学,生源和师资都从原古城一中、古城二中、古城三中三所中学合并而来,开学时有近1400名学生。当时开学仓促,各方面磨合得不是很好,但进入11月份,学校的运行已经比较顺当了,不知怎么就爆发了这事。
张天希说,干了16年校长,自己一直是把安全和纪律放到第一位的。从他接手古城中学校长,就开始抓纪律整顿,第一周整寝室纪律,第二周整课堂纪律,第三周整教师纪律,一点不敢放松。老师每天查宿舍,大搜查也搞了4回,搜出过短铁棍和小刀。
记者问,22日晚的事件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张天希说,这个事的发生是个链条,中间有一环断了,事情就发生不了。比如事发前向老师报告,比如事发开始向老师报告,可是这个学生太沉默寡言,换了一个学生可能也不会出这事。可是偏偏哪一环都没断。
十几平方米宿舍睡19个学生
软件硬件都不合格嘛
记者对“苦不堪言,苦不能言”的存疑,襄汾县教育局局长苏洪吉给记者解惑。12月10日,苏坐在教育局局长办公室里接受采访,而那办公室里的一切似乎都不是他的。苏解释,他刚上任,东西还没搬过来,而他的前任,也是因为22日事件被免了职。此次事发后,从县到镇到学校,被免职和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多达十余人。
苏说,当古城中学校长难,主要是因为学校“公私合营”的体制难管。镇上投资盖了校舍,就没钱盖宿舍楼和食堂,结果宿舍和食堂都是私人盖的。投资人光收钱,不管理,学校不收钱还要负担管理和水电煤费用,很困难。学校的很多事情不是出在课堂上而是出在课堂外,因此后勤绝不能脱离学校的监管,这是此次整顿的重点之一。
记者在学校的男生宿舍看到,1.5米宽的双人铁床一张挨一张亲密无间地从门口排到窗前,整体看上去,每一个宿舍实际上就是两层大通铺。而陈某所住的那间,除了4张双人铁床,还挤下了一张单人铁床,18个人的铺位,竟然睡下了19个学生。
除了床,几乎没有多少空地,学生们和记者说话,都是或趴或坐在床上。
刚上任的古城中学第三任校长贾耀庭翻出一个记了很多章程条款的本子告诉记者,国家规定农村初中的学生宿舍,人均占地标准为4.7~5平方米,然后校长无奈地说,我们现在这条件,人均也就一平米吧,差得太远了。
尽管是新学校,设施的简陋也在所难免,而这样的宿舍在农村中学里还不算差。从软件到硬件都不合格,苏局长说这是非常实际而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
学校管三尺门里,管不到三尺门外
襄汾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臧大海说,事发后,县上组织对全县400多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地毯式”、“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查出大小300多安全隐患,都限期整改了,也算因祸得福。
除此,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记者问县长、局长、校长和班主任,难道学生们不知道打架违反校规,难道陈某不知道用硫酸伤人违法?如果陈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藏要跑?
他们说,应该知道吧,但可能对后果知道的不深。
记者发现,校园里刚刚出现的法制宣传内容,基本是“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之类的标语,和“未成年人诱发犯罪10种不良行为”的罗列,学生们普遍对不良行为的后果及应负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
而对于硫酸伤人的行为后果和将要承担的责任,很多老师也是刚刚听说。对于老师自己在未成年人教育和保护方面应负的责任,一些老师同样不是很清楚。
西王村一个村民给记者讲他儿子的遭遇,来说明老师是怎么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当有学生威胁他娃时,娃告诉老师,有人要打我。老师说,还没形成事实呢,怎么就告状。当娃真的挨了打时,娃又告诉老师,老师说,你不会躲着吗?我们管三尺门里,管不到三尺门外。
领导们承认,对老师加强法制教育同样重要。臧副县长说,个人看法,这次事发不是偶然,学生中的一些矛盾、一些事故苗头没有及时发现,反映出了学校管理不细致,不深入。
-文并摄/本报记者郑直
-采访手记
很想知道一个不满14岁的孩子为什么会使用这种极端的手段,他到底是挑衅是报复还是自卫;他的内心是否感到压抑,他的心理到底能承受多大压力;在他感到恐惧的时候,他是否寻求过帮助,他是否得到过帮助;调查无果。
对于调查无果我有思想准备,因为一个重要的当事人尚未归案。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一个校园中的有人围观的事发现场,我不但弄不清事情发生的原因而且弄不清事件发生的过程。陈是怎么到现场的,主动还是被动?是否有人打他?谁找了人来打他?打他的都是谁?怎么打的?结论都应该是唯一的,而对此,警方也没有完全廓清。除了陈泼稀硫酸的行为被确定,其他好像都没有得到确定,而这种不确定所确定的一点就是,肯定有一些学生在说假话,不但对记者说假话,而且对警方具有法律意义的调查说假话,说假话的学生里,有些和事件有利害关系,有些根本没有,而更多的学生,在用“不知道”三个字来规避调查。
在各方对这个事件的反思中,学校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等许多问题都被提及,涉及最多的,还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而要以这个案例为教育素材,我以为还可值得挖掘的,也是最令教育尴尬的,是学生们为什么集群围观打架而不报告,为什么会同情陈某,为什么要说谎或规避调查,为什么不懂得对法律诚实,以及为什么会认为属地称王的做法很正常。
教育是个大概念,教育无处不在。相比教科书,未成年人可能会更多地从日常环境中反观法律对他们的帮助和意义,进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而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又给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认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