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这决不是什么新的观点,早在中世纪和远古时期,人们就在书面文字中经常强调成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我国古代“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里就已经包含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朴素而又光辉的脉络。
大约在1920年的英国,就有人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随着工作特性、娱乐方式、职业功能等因素的变化,人们产生了重新学习的迫切愿望,教育在人的自我实际、自我完善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肯定,人们也认识到,如果系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儿童时期,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的理想也难以实现。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全球化的21世纪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成几何级数增长,使知识的更新周期加速,而且知识技术和工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细密和复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可供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也日渐增多,人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成人的绝对数目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加大,人生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相应高涨。求真、创美、行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人们的学习需要也在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今后的教育应是根据每个人不同时期的需要,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必须提供给那些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足够机会和广阔空间,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必须予以重新构建,使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多元性、伸展性,为学习化时代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开辟一块崭新的视野,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选择。但是,传统观念仍然严重挚肘着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是把教育局限于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只不过是为年轻人或未成年人的成年生活的一种一次性完成的准备,人的一生首先经历准备和培训阶段,然后才是发挥作用阶段。在相当多的人的心目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才是教育,总习惯于一次性教育,习惯于拿文凭和学历的教育,对职业性、技能性教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不以为然。
而实际上,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有价值的体验,并同时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这种二重性不仅适用于儿童期和青春期,也适用于成人的早期和成熟期,以及人生的末期,更真实地认识人生和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终身教育。以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改革教育,应改变过分看重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和以学历评价人的能力,使学历与工资、职务直接挂钩的制度和政策,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普通学校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终身教育需要实现教育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使教育既贯穿于人的一生,又始终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