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中会考的价值与革新完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08

  要办出一流的教育,就必须有一流的考试,这已为中外教育发展的史实所证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将是同理:要振兴教育,必须革新考试。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从1983年提出创意到2000年管理权限的下移,相继历经了酝酿、创建、试验、局部推广、全面实施和转制六个发展时期。实践证明,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有其存在价值,同时也需进一步完善。

  一、社会价值

  若从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高中毕业会考所负社会职能两方面来看,高中毕业会考的社会价值可大体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1.健全制度。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创建与实施,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它填补了我国基础教育社会性评价制度的空白,使教育考试制度的体系趋于完善。同时,高中毕业会考作为基础教育的终检环节,既弥补了我国基础教育制度的缺陷,也丰富了我国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机制。

  2.把关导向。监控教育质量、导引办学方向,是高中毕业会考的基本功能。一方面,会考通过对高中教育质量的终检,将不合格“产品”予以区分,以防高中毕业文凭的贬值,督促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强化高中教学双方贯彻执行国家教育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认真落实高中教育的双重任务,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高中教育的革新发展导以正确方向。

  3.调控分流。同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亦有学业水平、学术性向、综合素质、发展潜能、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为使每个高中毕业生都能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得适宜的环境,会考所提供的信息,既是各类高校不同专业选才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不同用人部门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考是实现高中教育分流科学化、合理化的有效调控手段。

  4.优化结构。会考考什么,如何考,何以达标,直接影响到高中教学方向、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的组配,以及教学要求的调整,使既定的教学目标由理论型转化为功能型,成为调整学生思维模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一种机制,促使教学双方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计划,规范教与学的行为。

  5.强基固本。在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中,高中教育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我国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也是学生能否成才和成事的关键,对于人才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有强基固本之功用。所谓强基,一是强人才成长之基,二是强一国教育发展之基。所谓固本,亦即加固立国之本。倘若高中教育走向衰落,将使一国之教育的发展折断脊梁,也将使人才和国家的发展缺乏作为能量源的基肥。科学、规范、富有公信力的高中毕业会考,是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其强基固本的社会价值,将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升华。

  二、现存问题及原因

  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从酝酿到推行至今仅17年时间,较新中国高中教育的历史时日尚浅,制度的欠完善是其必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亦属正常,关键在于探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改进的措施。若从高中毕业会考所负社会职能及设考目的的角度考察,其现存问题突出反映在四方面:

  1.现存问题。(1)功能局限。目前高中毕业会考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检测评价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评定高考资格。其它方面的功能,如为招工、招干、招兵、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师资结构优化、教育投资决策、教育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信息资源或参考依据,还未能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考的社会价值。(2)标准模糊。我国前期会考标准的确立,主要依据是高中教学大纲中有关教学要求的宏观性描述,很少有人进行学科教学与检测目标体系的研究,更无科学、规范并具操作性的学科标准体系,加之会考标准和内容的设计是分省进行,难免多种标准并存,故不利于各省成绩的比较和文凭的等值。(3)公信力差。由于高中毕业会考仍处于健全完善之中,设计与实施尚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严密的控制规程,以及会考宣传的欠广泛深入,社会对会考的认同率较低,会考的信息资源尚未得到社会相关部门的应有重视和充分利用。(4)权责不明。会考究竟由谁来管?组织机构如何设置?管理权责怎样划分?这些问题直到今日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现阶段,我国会考管理机构的设置十分零乱,这对会考职能的行使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极为不利,直接影响了会考权威的树立。

  2.主要原因。上述会考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三个不到位”。首先,认识不到位。在过去十余年中,对会考的社会价值、社会职能和功能等,始终缺乏深入的研究,各界对高中毕业会考在我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均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条件不到位。一方面,会考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现行的几种大规模教育考试中,理论基础最薄弱的是会考。另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作为会考设计依据的学科标准体系;会考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规则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落后,达不到大规模教育考试质量控制要求;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亦缺乏力度。第三,管理不到位。由于会考涉及面广、实施分散,每次考试需有大量外部人员参与会考的组织实施管理,这便造成承担命题、主考、评卷的各类人员未能接受必要的业务培训,加上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会考质量的科学评价手段和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管不住、无法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会考设计、实施的管理过程中。

  三、革新与完善

  为使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能主动适应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1.重新定位。高中毕业会考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当负起哪些社会职能,这是改革完善现行会考制度的立基点。我们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中,会考至少应负起五大社会职能:一是评价职能,即代表国家和社会评价高中教育的质量,认定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二是诊断职能,诊断高中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相关教育政策、规程、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上述方面的改进与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三是监控职能,监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和全国高中教育水准的升降,并提供有关升降原因的分析信息,调控高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四是导向职能,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长善救失导以正确方向,督促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五是整合职能,充分发挥会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有机整合,使三者朝着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协调并进。

  2.重心下移。鉴于国内外高中教育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势必将高中毕业会考建成夯实持续发展基础的一道主要防线,使之成为灵敏反映我国教育质量升降的“晴雨表”,真正成为我国教育考试体系中的一个亮点。3.建立体系。会考的效率与效益要想达到我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所期求的目标,需在现有基础上有计划地建立四大体系,即会考学科标准体系、会考质量评价体系、会考运作规则体系和会考社会服务体系,并大力开拓会考信息资源,以为社会多方面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4.多元评价。随着高校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会考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会考的检测评价领域也必须走向多元。首先,应进一步完善认知领域的评价,其次,要全力发展动作技能领域的评价,如计算机、书法、音乐、舞蹈、绘画、棋艺、科技等方面的技能水平评价。最后,还当积极开拓情感领域的评价,如专业性向、能力倾向、责任感、事业心、意志力、协作精神、社会性等心理素质的测评,坚持为促进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为高校及社会部门因材施教、因材施事服务。

  5.开架服务。当高中课程三级管理体制的政策付诸实践后,地方、中学的课程设置权、教材选择权,以及高校招生的自主权等,都将随之扩大。高中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亦将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性特色高校和专业必将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多层化、多元化的格局。现行会考科目的设置必须打破全国一统的僵化局面,理当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增减考试科目,灵活安排考试时间,做到社会需要考什么科目,就开考什么科目,需要哪方面的信息资源,就提供哪方面的信息资源,以此实现会考的社会化。

  6.优化管理。所谓优化管理,主要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真正理顺权责关系,对于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应作出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划分;二是提高会考队伍的素质,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迅速提高现有会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逐步达到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三是更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会考设计、实施的调控能力。

  7.加强研究。会考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尤其是现行会考人员应增强科研意识,坚持以研究的眼光、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考试工作。同时,会考管理部门应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会考科研经费,并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会考科研队伍,对会考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以此不断强化会考的理论基础,促使会考工作由经验型逐步走向理性化。同时,将自身的努力与外部的协力有机结合,进而达到不断改善会考革新发展社会环境的目标。(作者单位:华中师大考试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