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7年,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会在湖南省长沙召开。记者赶到长沙的窗口学校砂子塘小学采访,学校组织了十来个家长,座谈该校所在的雨花区制定的“素质教育评估方案”。一位40来岁的男子抢着发言,令记者惊奇的是,对“方案”他提的并不多,倒是“猛批”贵族学校,“那个地方也能培养人?收费高不说,教室宿舍都是空调,一天吃四五餐,袜子都是老师洗。我孩子原来在一个贵族学校读书,读了一年我就把他转过来了”。
从此,记者对贵族学校有了格外的关注。
好像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从前年开始,报上陆陆续续有贵族学校办不下去的报道。去年,湖南的一所贵族学校因无法返还家长们的700万元储备金而关门——这所学校记者去过三次,学校确实建得很漂亮,但尽管学校高薪聘名师、免费招贫困生,但一直没有达到计划人数。
就在这个时候,记者还不敢下结论,只能发问:贵族学校怎么了?
印证记者结论是去年12月,记者用了近半个月时间专门采访民办教育。采访中发现这样一所学校,时尚的欧式建筑,美丽的花园,投资已达1个多亿,从外表看确实是美仑美奂,容纳3000名学生都不成问题,但一了解,这个可以说是湖南最漂亮的学校,包括高考补习班的160多名学生和70多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内,才只有800人,其中初、高中生才250多人!“早知如此,还不如办高等教育。”投资者懊恼地说。而之后到几十公里外的湘南实验中学,学生却达1600多人;过些天再到长沙培粹实验学校,发现这个学校的学生也有1000多人。
到这个时候,记者还是不敢写这篇稿。
今年4月10日,记者到湖南益阳采访这个地方的社会力量办学,惊奇地发现,在远离城市、交通极其不便且非常贫穷的赫山区,居然有这样一所名叫高平的中学,办学8年,学生从40多人猛增到2200多人,其中还有500多人是学校实在容纳不下,被一再劝走的。
无一例外,这些所有的千人以上的大校都是收费较低的学校,有人称之为“平民学校”——其收费大多与公办学校相同,有的还低于公办学校。
而湖南千人以上的贵族学校据说只有一所,“平民学校”呢,“少说也有10所。”有人这样说。
记者终于敢写下这样一个题目。当然,一所学校的生源多少,原因是多样的,但在硬件相差极大的条件下,“平民学校”能吸引这么多的学生,贵族学校能不作些反思吗?毕竟,在我国,先富起来的还只是一部分人,80%以上的老百姓还只是刚刚解决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