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在不少学校,仍是一张试卷定优劣,考分排队论长短。如何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在全国首创“教学质量展示性评价模式”。通过两年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并给人以启迪。
评价为什么要展示?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依靠试卷和分数这把尺子来衡量,往往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注重个别而忽视全面,注重表面而忽视本质。用子路小学校长谢世山的话说就是:试卷评价模式就像照相机,而展示性评价则好比医学上为人们检查身体的断层扫描仪,也就是CT。
所谓“展示性评价”,就是把应该评价的对象,一个不少地列入评价范围;把应该评价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摆放在桌面上,在现场表现出来,让评价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
展示性评价改变了传统终端性、测试性评价暗箱操作的弊端,不但对教师教的过程及成果与学生学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全方位透视性展示,而且还把最不易评价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管理方法、创造性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毅力甚至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也展示出来。此外,通过展示性评价,使“人人成为评价者”。教师作为评价者,既要对同事进行评价,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审视和评价,因而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展示什么和怎样展示?
这是一个周六,尽管天阴下着雨,但在子路小学宽敞的电教大厅里,却灯火通明。几百名学生家长、教师在观看学校的教学成果“书面展示”。全校30个班1700多名学生的课本、作业本、日记本、手抄报、古诗文诵读档案等,分年级分班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在“自编测试题”展区,参观者饶有兴趣地翻看同学们自己出的试卷;在日记本展区,五年级4班王丽霞同学的日记多达15本,有20多万字,不少还配有插图,让人耳目一新。
谢校长介绍说,展示性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师展示、学生展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展示等,形式上分为书面展评和非书面展评两种。教师展示包括教研成果展示(如教案、业务学习笔记等)和教学过程展示(公开课等);学生展示包括书面学习成果展示(劳技课作品、实验报告等)和非书面成果展示(如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数学估算应用能力、体育技能和毅力、品德行为表现等)。书面展评每学期末举行一次,每次展一周;非书面展评每月一次。评价人员由校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全体任课教师组成。
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特设了教学特色评价和教学发明奖。
展示性评价意义何在?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尺子衡量,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在子路小学采访,记者常听到这些话语。也正因如此,该校的展示性评价才目标明、效果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开学之初,学校向全体教师公布《展示性评价方案》和“各学科学生素质养成目标”,于是教师教育教学有了导航仪和推进器,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比如,学生能力展示中有“特长、创新”内容一项,这就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来培养学生。于是产生了在三年级就能背诵300多篇古诗文的李笑宇、每天写1000字日记的李贺、琵琶考过八级且全面发展的吕慧杰;出现了自拍自编电视节目把同学们感动得流泪的学校“红领巾电视台”、能写出让市长感兴趣的调查报告并被“召见”的“研究小组”。
二是激励和改进作用。展示性评价对师生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具有公开性、直观性、可比性,师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双重角色体验,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主动性。集中展示本身就烘托出一种良好的激励氛围,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产生了办学成就感;对教师来说,成绩能让人奋进,不足将得到改进;对学生来说,展示赢来了表扬和鼓励,激发了上进心;对家长而言,全面了解了孩子,有利于家庭、学校配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自开展展示性评价以来,子路小学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师生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实现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的初衷。
目前,子路小学的展示性评价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已日趋成熟,长达数万字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完稿,并举办了两次全市性的现场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