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总督学柳斌语)。如何使教学评价机制适宜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小学的现状,谈谈个人的看法。
素质教育,这已是一个老话题。它的实施已有好几年了,但它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大“公害”。在农村小学里仍然是一味地加重课业负担,灌、灌、灌;写、写、写;考、考、考;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重复性作业,有的教师还把抄写变成惩罚顽皮学生的手段。笔者邻居家的11岁小男孩,今年五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有五六页之多,为完成这些作业经常要到晚上十点钟才能睡觉。在学校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也用在了背书、写作业上,原本活泼可爱,面色红嫩的小孩,现在几乎成了焉了的禾苗,沉默寡言的小老头。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有一句精辟的话:“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瘘。”据此,我们应当减轻儿童的课业负担,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内外作业。进入21世纪,新年伊始,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何非但没减,反而加重呢?这难道是教师惯于墨守陈规,缺乏创新?还是学生喜于死记硬背,乐于题海战术?或是家长们不心痛孩子甘于使之成为“小老头”?不,不是!作为小学第一线的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其中的苦衷,那就是教学评价机制所致!
对教学评价的改革早已提出,1997年国家教委便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评价方法。但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是分数排名,考试成绩与工资挂钩,与职称晋升相连。由此种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谈何容易!怎样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呢?对此,我认为:1、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评价制度,不能单纯地以升学指标和考试成绩来评价校长,教师和学生,不要担心考试失利,挨骂丢“面子”,不要在理论上赞成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左右彷徨,迟疑不前。2、提高教师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一是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借补课之名,行捞钱之实。二是少数教师业务素质差,只靠满堂灌,挤占非考试课目的课时,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考试分数,这些现象也是客观存在。3、转变家长的认识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如果学校不补课,不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反而认为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这样无形地对加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阻碍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行。4、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职称评定方法。当前,小学教师职称考核,必须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其实,以小学教师为例,中级职称的评定,除了教龄和学历以外,教学业绩的评价可以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教改实验,兴趣小组,然后才是学生考试成绩等。也可以像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一样,采用笔试成绩等。也可以像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一样,采用笔试和演讲(即上一堂公开课),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笔试和演讲(即上一堂公开课),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教学业绩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是长期的,不能单纯看升学率,看分数排名。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各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