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未成年人被侵权的现象,问卷显示:有42.9%的未成年人曾被父母和监护人辱骂、殴打;有0.7%曾受冻、挨饿;有0.7%曾被捆绑;有31.7%曾被罚站、罚跪、罚做某事;有38.5%的被讽刺、挖苦、恐吓;有2.4%曾有病未能得到及时医治;有6.1%为父母所不闻不问,有1.9%曾不被家长允准上学。这些带有侮辱、虐待性质的行为,会挫伤未成年人的上进心,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有关学校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学校未得到全面保障,老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54.5%的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50.6%会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24.3%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因此而仇恨老师以及学校;只有19.5%的学生认为“会促使自己更好地学习。”专家认为,虽然大多数老师用打、骂等粗暴手段教育学生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套方法的负面影响大,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关于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影响的调查中,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电子游戏机室泛滥”(高达85.5%),其次分别是“渲染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视制品、电脑软件、书报画刊充斥市场”(49.7%)和“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自由出入(47.3%)”,另外,未成年人吸毒、失学和雇佣童工等现象也有部分反映。此调查表明:尚须改善社会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环境。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思想都不成熟,是非、善恶观念尚未形成,易受环境影响和左右,安全与健康的环境对他们十分重要。
该调查报告还对监护人以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作了调查,调查者认为:应尽快将修改、完善《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提上日程,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成年人的法制意识,依靠全体公民共同关心,作长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