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什么样的教授称得上杰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1

 日前,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们进行了一次“我心目中的杰出教授评选”活动,对复旦的1049名正副教授进行评选,选出十名“杰出教授”(文理科各五名)。虽然没有任何教育机构参与,但是这次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的评选活动却给大学教授们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要做一个大学生满意的教授真不容易!”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这毕竟只代表了学生一个方面的意见。

  复旦研究生们对此次活动的参与热情很高,大家都十分想看看到底有哪些教授够得上是“杰出”的。一时间,这1049位教授被学生品头论足,教授们的言行被学生们广泛地议论着。

  这次评选,学生们设定的“杰出教授”标准很简单:学术研究成就如何;课教得怎么样;人格品德如何。两千名硕士博士生参与了投票,有的教授只得了寥寥几票,有的甚至连一票也没有。大多数票集中在入复选圈的30位教授身上。“十杰”被认为是教授们的优秀代表。这“十杰”到底是什么样的教授呢?

  杰出教授不但要学术研究过硬,书还要教得棒。大学里只会搞学术研究,而上不好课,或是讲课精彩,科研成果不突出的教授都不被现在的大学生看好。当选为“十杰”之首的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编纂的《英汉大词典》在国内频频获奖,而他讲课精彩也是出了名的。他提出上课至少要让学生们大笑三次,还经常在课堂上主动把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失败教训讲给学生们听。他提出的“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口号深入复旦人心,由他出面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白菜与国王”系列讲座常常爆满。“十杰”之一、哲学系教授俞吾金,在1993年作为教练带领复旦大学辩论队在国际大专辩论会上一举夺魁。十年来他出了十本书,都受到了欢迎。他开的课,教室往往被挤满。国政系研究生三年级的戴敏敏说:“我们研究生对教授的要求不仅是课好听,还要他讲得有深度,真正能给予我们新知。单是讲课会表演的教授是不能被研究生所认同的。”当选“十杰”的教授中也有像苏步青、谢希德这样的早已退下来的老院士,虽然很多研究生都不曾上过他们的课,但是关于先生们教书风范的佳话却代代相传。

  高尚的师德是杰出教授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在大学校园里有的教授忙于在外面兼职,忙于各种社会活动而耽误上课时间,迟到早退。“十杰”教授则是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陆谷孙教授称:“学生是我学术生命的延续,我是无比珍视学生们的。”无论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活动,只要与学生的课冲突,他都会推掉。朱维铮教授以对学生的要求严格而出名,他说:“对学生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俞吾金教授给学生上课从来没有迟到过,有一次自行车在半路上坏了,找不到修车的人,他为了不耽误上课推着自行车跑到学校,到教室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是“十杰”教授们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苏步青教授把自己的奖金捐给数学系做科研经费;陆谷孙教授用自己的稿费给苦于没有经费办班刊的学生们印报纸……许多学生对一些流传已久的教授们的感人事迹津津乐道。管理学院研二的陈斌同学说:“我们十分看重教授的师德。这种师德是会在他的学生身上代代相传的。”

  虽然本次评选是一次学生的活动,但是当“十杰”教授得知自己当选时却是十分高兴。俞吾金教授用“相当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最在乎的是学生对我的评价,得到学生的承认是十分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