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者张立界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8

熟悉张立界的名字,是通过《少年电脑报》。一个小学电脑教师,能组织大量稿件与报纸合办专栏,迫使我延长了在河南的考察时间,欲亲眼目睹其本人。因为时代在呼唤教育家,能将大量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搞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越发如此。

市区到安钢十分方便,5-10分钟发一班车,中巴车全新。同座的安钢一位女同志,自豪地介绍;车最近全换。下车后,她自告奋勇带我来到了可以望见第一小学的路口。

在六年级数学办公室,我见到了张老师,小伙子26岁,中上个子微胖,架着一幅眼镜,意气奋发。他热心地带我去参观电脑房,也很平静地告诉我,他已不再教电脑了。瞬间,我蒙了,这位曾经在全国多家电脑报刊发表的多篇文章的中小学电脑教育新秀为何落到此境况?

推开了电脑房门,我已明白一半,学校只有22台基本配置为286 或386、无硬盘、单显电脑,是93年钢铁市场“大跑火”时购入,曾经为学校计算机普及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后企业一直不景气。无财力再投资,现在用这批机器的五寸软盘都得拜托电脑公司到处搜。

从机房出来,我们走进校长办公室。郭英校长爽气的很,她肯定了张教师的努力;说我远道来,中午安排吃饭,到“开封第一楼”,那里味道好,座位紧张,现在新去要多点几个菜。但是,她极婉转地没有给我题词。我能理解,学校无形的中小学电脑教育资源的确与实际的硬件配置极不相称,此刻,我那另一半不明白也烟消云散。

开封第一楼确实雅致,左侧藏有二间小包屋,大厅近50平方米,六张红漆硬木餐桌配套高椅耀眼发光,右侧留出一条宽通道直达服务台,4-5个穿着海兰套裙的服务员立一排笑迎我们的到来。不过点菜后,必须先付款再上菜的规定也使我大开眼界。

候菜时,我与几位电脑老师匡算,如果,每个学生每学期学电脑收20元,全校2000个学生,不到三年一个50座的多媒体教室的投资可以全收回,但是校长权力有限,难决策。

菜已上桌,我转移话题问:此店为何称“开封第一楼”。杨慧明老师笑话我:还是刚从开封考察来,都不知开封小笼灌包名扬天下,我又问这“灌”字何解。张老师答待包子熟了,开个口子,将汤水灌入。我们全哄堂大笑。

步出开封第一楼,我悄悄问张老师,今后的打算,他有些惆怅的说:不任课、难下气,等吧!最后又添上一句,奥赛班,我还会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