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如何应对“3+X”:注重学科间联系 链接宏观知识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如何应对“3+X”:注重学科间联系 链接宏观知识点

实习生 李纬娜


 
    陈跃龙2000年浙江省高考理科“X”考分第一,获得258分(满分260分)。总分634分,位居全省前列。毕业于浙江省义乌中学,现为北京大学2000级物理系本科生。

    就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冲刺复习,尤其是“X”的复习,以及怎样调整好自己的临阵状态等问题,笔者采访了在去年的“X”考试中仅差两分就获满分的陈跃龙同学,希望他的经验和建议对广大考生有所助益。

    陈跃龙总结道,无论是考前所做的大量复习模拟题,还是最后的高考试题,“X”考题的设计并不如预想的灵活。大多数试题拼凑的痕迹较为明显,而且比较生硬。对于理科而言,无非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生物”。因此,他反复强调“紧跟老师复习步伐,密切关注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是他成功的秘诀。

    他说,老师毕竟有着多年的教学和辅导经验,所以是最能把握分寸的人。他们既能将有效知识有规划有步骤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又能详细地讲解解题技巧。“在上课时,一定要追求随时随地不走神”。陈跃龙告诉笔者,很多同学往往在冲刺复习时产生这样一种感受,即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早就掌握了,而自己的不懂之处老师又较少提及。同学们又很容易走入两大误区:一是抵触老师的授课规划和知识链接,二是独自钻研生涩艰难的试题。“这样的考生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考不是竞赛,它不会曲高和寡;而老师是过来人,他知道如何引导”。

    陈跃龙说,跟牢老师复习脚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链接宏观知识点”,学生自己必须要具有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行动。比如要记忆碳架的重排,即使脑子再好使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碳离子只要存在于反应中就会出现重排,所以,重在了解其中的规律———即碳架的重排是按其饱和度来决定的。“有机化学的反应林林总总,与其花大量时间去完成希望渺小的记忆,不如吃透其内在机制,即懂得为什么会这样”。

    陈跃龙的经验和做法是:一、适当放弃自己精通的一两门,侧重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再求全面提高。他认为这样有助于建立自信、减轻负担。陈跃龙的化学特别好,数学相对而言较为薄弱,于是他就抛开了化学复习,主攻数学,待数学提高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后,再将科目归拢,全面出击;

    二、谨慎做题,切忌泡题海,多看课外书,尤其是化学、生物等知识型学科。他说,只局限于课本易造成思维上的障碍。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试题要比教材灵活,多看看科普性的读物,不仅利于开阔视野,且对知识的链接大有裨益。陈跃龙说,他从来都不去考虑题型的种类,只是想想试题所要涉及的宏观知识点,“题型就那么几种,没必要弄得一清二楚。而且守株待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三、不要太在意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要有自信。他说他在高考前的两次模拟考试中,成绩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如果我一迷信,想着自己的高考肯定砸锅,那我就惨了。当时,我寻找原因,同时坚信自己的实力”。

    谈到应试的技巧和心态,陈跃龙强调,考试首先要放松,保持一颗正常律动的心迎接挑战;其次是不拘小节,大处着眼,不要因为分值很小的一道题便惊慌失措思维混乱;再次就是要打开思维,大胆表述。有想法就要书写,不要因为课本未提及而担心扣分。而且不要死盯着高分,心态要平和,不妨为自己设计一条退路;最重要的则是在答题时注重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要拘泥于小的知识点,要拓开思路,进行跨学科甚至跨领域的思索。

                                 (中国青年报  20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