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7:00北京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三学生关心的高考语文复习的相关问题与问进行了在线交流,内容整理如下:
问:王老师,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作文?
王大绩:我觉得每个同学经过备考的准备,应该对自己的写作速度有一个起码的估计。现在前面题目的数量已经固定到比较少的数量,前面的题目,第一大题的题目和文言文的题目都相应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后面同学们写作文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因为在作文里是最能充分发挥创作思维的领域,为了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才能,就留出宽裕的时间。
我觉得,前面的题目应该用一小时十分钟到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完成,实际作文的时间应该是六十分钟到八十分钟的样子。一般同学写完八百字的作文,想好到书写有半小时的时间,应该有一定的构思时间,不要留到写完作文之后的空余的时间,而一定要在作文之前。
问:请问看图作文应该怎么写?命题作文应该怎么抓重点?
王大绩:这位问问图画作文,大概是想着今年会考的作文题目,图画作文的形式是偏重于材料作文,以前高考中经常采取这种方式,今年的会考是水平考试,当然也是考材料作文,限制你的文体,写读后感,也很正常的。但是这一点,就高考来讲已经很明确,是考话题作文,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情,侧重点还应该在话题作文方面做准备。具体的图画作文,因为能够考的图画都是漫画,漫画都是寓言,应该对这个漫画的寓意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
命题作文是考试中必须的,因为考试就要有某种限制的文体,不然就不是作文的考试了。命题作文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材料作文以前是一种限制,现在的话题作文是比较开放的,就现在的话题作文命题来说,同学应该是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擅长的材料,着重于写好语言。
问:王老师,请问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是什么?我的文言文一直不太好,怎么样才能尽快特点?
王大绩:对于考试来说就是渐进的问题了,学习好文言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词的积累,因为文言文要素里,虚词、实词,包括语法,实词是最常见的,语义现象、古今活用的现象,有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对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积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高考好的文言文,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推断。
另外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文言文当中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对这个不熟悉。如果这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读文言文也比较容易。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的三个方面。
问:老师好,做社科文的阅读技巧是什么?
王大绩:在这一点上,今年高考中很可能,以前的科技文,就是现在的一些文章,第三大题会被社科文,今年考试说的社会科学文章所代替,但是今年大家再见到的社会科学文章,不会是以前的那种社科文,以前的社科文强调的是文化性和文学性,今年的社会科学的文章是强调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类似于新闻的题材。
社科文考察的也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准确获取新鲜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阅读中做题的时候,如果陷入一种纯技巧的思考,效果是不好的,考生应该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建立联系,这样通过现场的解读,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问:高考的阅读应该怎么样把握时间?
王大绩:我觉得,阅读题在前面的第三大题,就是选择题,以前考科技文,现在考自然科学文章,社会科学文章的题目,同学们应该抓住它的要点,不一定非得把全文都读得特别透彻,关键是人家要求你准确理解的新鲜信息,这个新鲜信息是对考生的知识积累而言的,这种新鲜的东西,对它的把握怎么样,所以同学们可以比较快地进入实质性的问题,这样的话,这道题目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的。
具体说时间,还要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但是一般能力的同学,应该是十分钟左右所能够解决的。后面第四大题的社会科学文章,或者说是散文、文学作品,这道题目包括新鲜信息的容量是相对比较少的,要考鉴赏和分析的能力可能性大,如果同学们有相应的答题技巧,抓住这种题目,应该解答三个要点,用的是什么手法,这个手法有什么效果,再有,它怎么样在表达全文的中心意思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并且在略作分析,光是这几个要点,这个题目也不会占太多的时间,也应该是在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就能解决。
问:请问解答文学鉴赏题有什么技巧?
王大绩:你说的鉴赏题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前高考经常考的诗歌鉴赏题,名义上是考鉴赏,但是实际上鉴赏是没法考的,因为所谓鉴赏是阅读者的主观和作品的客观结合的产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是无法控制的,以前考的诗歌鉴赏题,名义上是鉴赏题,实质上只是对那首诗歌中的某些字句或者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一种正误的判断,这一点你也很清楚,不用过多地举例。
另一方面,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这种文学鉴赏。这一点,刚才我已经说过,应该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是用什么手法,第二是这个手法的基本作用,第三个就是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意义,达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需要略作分析,在手法和表现的中心之间要搭一个桥梁,这样大概就能够在现代文阅读的文学鉴赏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问:王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给我们大量地做题,几乎每天都是两套综合卷,却没有仔细地讲解,您认为这样的效果好吗?
王大绩:我觉得这种效果当然不好。因为老师如果大量地做题,而没有自己的甄别,很多题目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例如现代文阅读,有些题和高考题的信息阅读的思路、能力的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但是相当数量的题目并不是这种思路,要求的能力也很不清楚。同学们如果做那种题目,你刚做好的题目,形成了一种意识和思路,你再做差的题目就给冲淡了,甚至消失殆尽。
因此我觉得,做题关键在于领会高考题目的一种思路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题目必须经过老师的斟酌。另外做大量的题目,也没有用处,也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如果不经过消化也是没有用的。
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写,就是大量做题,一个是想,三个环节想是最核心的,如果不想,听和做题都没有用处,大量地做题,冲淡了你想的时间,因此没有作用。争取在老师的甄别之下做题,当然,老师的讲评也是很重要的。
问:王老师,我平时虽然经常阅读科技文章和一些文艺类的问题,学术浓一些的文章,但是在做科技文阅读时总是有一些题目出错,在做阅读的问答题的时候,对归纳题把握得也不好,虽然觉得这些文章并不难懂,但是思想总和命题者的有出入,是否应该多做一些笔头的阅读练习才能提高或者是多读一些文章?
王大绩:这个问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想,你平时读了一些文章,但是你的目的未必和高考作题的目的是一样的,你可能是娱乐性的阅读,也或者是专业性的阅读,和高考的阅读不是一种阅读,但是需要的能力、方法和寄托的能力,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你应该在备考的时候,利用你的这种阅读的背景知识,转化为在信息阅读中使用,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在考前,我觉得没有必要大量地读其他的文章,因为所能考察同学的,无论是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的面是相当有限的,因为需要有时代感,符合中学生的特征,需要积极、健康、向上,在这个范围内,大概你所面对的十几套模拟题,所包括的就足够了,因为它所使用的知识积累的背景是一致的。所以你做一些模拟题,一方面是提高你的答题技巧,同时也应该当做背景知识进行积累。
问:王老师,我觉得自己的作文文笔算流畅,但是文采上逊一筹,怎样做?
王大绩:这位问的问题,很多同学当中都存在,作文的技术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尽管分得很清楚,但是阅卷是人主观操纵的,不争取发展等级分,很难保证你的技术等级分都能获得,因此我们说,争取你的文章的文采,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发展等级分,更重要的是保证技术等级分。
这位同学说的文采,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方面在发展等级分方面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说有文采,是针对论说性的文章,再一个是描写生动形象,这是针对描述性的文章,应该下决心在这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其实取得突破并不是很难,因为要争取能够写出一段或者两段描写生动的文字,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能够做到的,但是要写出一段有文采的文字,语言模式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我们平时做很多语言表达的题目,完全可以在你的作文中也使用它,你的阅读中也会遇到大量的精采的文字,也可以运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但是一定要决心在你的文章中争取很得体地出现一段两段精采的文字,这是在语言上保证你能够获得发展等级分,同时保证技术等级分很重要的方面。希望你多做一些阅读,多做一些积累,相信是能够写出精采的文字的。
问:这几年的作文似乎逐年增加了对思想深度的要求,对这样的作文有什么技巧和方法?
王大绩:这位问说的似乎增加了深度,似乎这个词用得还是很有分寸的。其实是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因为九九年开始,由材料作文转为话题作文,尽管有一些老师对话题作文这种提法觉得不够科学,但是大家理解了这种命题形式,我们姑且就用它。
这种话题作文实际上是对文体不加限制,同时也是对考生所谈的利益的取向不再做限制。比如说现在在网上聊天,我们今天谈什么呢?谈高考,谈高考中的什么呢?谈物理和语文。
有的问提的问题是政治和地理,就超出了这个话题的范围。但是就在语文和物理两块里,话题仍然是很宽泛的。有的同学问物理问题,有的问语文问题,有的问作文的问题,有问现代文的问题,还有文言文有关的学习问题等等,这都是和这个话题有关就可以。因此,我觉得近两年的高考题不是对思维的深度要求高了,而是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同学利用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引入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谈。
问:高考语文中复习的面太广,应如何用一条合理的线把它连接起来?
王大绩:这位问问的实际是一个统观全卷的问题,高考试题经过十几年的锤炼,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很明朗,也非常合理的态势,就以文学学习来说,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无非是吸纳和释放,吸纳就是读和听,释放就是说和写。高考只能就读来考你的吸纳,就写来考你的释放。
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的这种选择题,考的是纯粹的吸纳。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的大题,是以吸纳为主,但是希望你答出主观的题目,就适当的需要你的释放的能力,第五大题,需要你想好再写,依赖于一种吸纳的释放,以释放为主。第六大题作文,基本上考释放能力,因为呈现了一个由吸纳到释放合理的线索。
尽管题目的类型不一样,但是要求的考试能力无非是四个字,就是确认和整合,确认就是语言单位的认识,整合就是对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牢牢把握住确认和整合这两点,无论做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的题目,还有文言文、现代文的题目,都应该能够取得更好的收效。
问:王老师,怎样才能总结现代文问题中的主观题的答案。
王大绩:像刚才我说的吸纳和释放的结合,吸纳是需要你读懂文章,怎么样读懂文章,还要依靠你的背景知识的积累,根据文章的思路和要点的把握来准确获取新鲜信息。
另一方面,你要答好,首先要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人家要求你筛选的信息,是在提干中做了限制,是限定你按照题目的要求筛选。对于鉴赏性的题目,首先要答出要点,另外要结合文章做分析。
问:文学常识名言名篇怎么样解?
王大绩:今年的高考中是不考名言名篇的,至于你读多少名言名篇,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你应该是确实真正理解,尤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在写作中发挥作用。
另外,背一些名言名篇,背就是记得很清楚,理解得很透彻,才能背得下来,对你解答现代文的题目,背景的知识的积累比较丰富,也是有益的。文言文考试的范围很明确的,一个是世界上或者中国的一流的作家的作品。再有是客观的一种扩展,有些考题中出现的一些二流的作家或者作品,多数是干扰性的,多数是正确的,用这个干扰你,看你对一流作家的作品是不是确切地把握。
有些同学问到是不是涉及到作家的字和号,这也不是复习的重点,就是涉及到偶尔字和号的提法,大多也不会出现错误,去年高考题目把巴金的字和名弄混了,但是这点也不是错项,因为一个人的字和名本来也是可以统一在一点上去看的,因此这个方面希望同学们还是集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和课内、课文的知识有关的知识点去复习。
问:王老师,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作文一般的要求是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就不能编了,是不是不能用第三人称写了?
王大绩:我觉得感情真挚这一点,大约是前两年考场作文中出现某些偏差的问题,前面的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求同学们写的未必是科学幻想,但是由于同学们不能打开思路,不能利用话题引入自己熟悉的体裁,所以有的同学就在谈科幻,但是谈得不够在行,显得比较虚假。去年那个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前面有一段引言,只是引入一个话题,但是很多同学思路打不开,就谈几个几何图形,就凸现某些同学的作文显得比较虚假。
再有某一些过分地追求新意,以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这是一种偏差的认识,实际上创造不只是限于立意、内容一个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可以创造。另外,创造不只是有一个想法,还需要把你的想法能够合理化,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语言也是你有一个比喻的想法,你也要把这个比喻想清楚,让人家能够接受,另外就是文章比较得体。
对于中学生来说,考场中的作文创造,并不是要求你惊天动地,你只是比你自己过去有一种超越的追求,有一些提高,比你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超越,这个超越当然也包括了内容,也包括语言方面,就足够了。希望同学们把作文方面的出新正确理解,应该包括内容、语言两个方面。
另外,它不只是有一个想法,重要的是把这个想法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
问:王老师,现在高考内容与语文课本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班上的同学平时不怎样听课,成绩也很好,高考复习上,语文课本究竟有没有作用?
王大绩:高考尽管脱离课本考,但是实际上课本有很大的作用的,语文考试这方面,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语文的专项知识,尽管考题里不涉及术语,但是在理解题目和回答题目中必不可免地需要运用语文的专项知识,这些是语文课本上非常重要的内容。
再有,同学们不爱听老师的课,认为老师讲得比较陈旧,例如老师讲文章的字词、段落,中心、写作特点等?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同学积累你的背景知识,例如你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你不读鲁迅的小说,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也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本的范文理解清楚,对于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另外,在课堂利用课本也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这方面需要老师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同学们其实自己也可以和高考题进行比较,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进行信息阅读的训练,毕竟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和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是非常接近的,这方面,它实际上比很多那种不太好的模拟试题的意义更大。
问: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王大绩:我觉得这位问提得问题很实在,因为毕竟写高考这篇作文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最关键的地方。这里首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是按政治口号来说,但是要有时代感,因为文章为时而作,但是有些同学不能打开这个思路,他顶多想是中考、高考,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
另外是写中学生熟悉的事,有的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是班门弄斧。另外,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是阅卷老师不能接受。第四,就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这样才是作文,而不是政治考试。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写好,要得体,只有这样的选材,注意语言很精采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有比较美好的感情,因为你要展示自己的美好,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有的同学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一到考场作文就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当然老师不会喜欢。希望这位问能这样调整一下自己作文的感情、选材和立意。
问:王老师,我的语文一向还可以,但是想再提高就很难了,有没有这样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的技巧?
王大绩:想在七十多天真正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不现实的,这位同学平时语文成绩很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力很高,同时也已经把答题意识和解题技巧充分发挥出来了,可能这样很难真正再提高了。
如果只是说语文能力很强,但是只是一种能力强,解题意识和解题思路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提高的,那我建议从高考题目的思路,要求的什么样的意识方面多下手。
例如就象刚才有的问问到了诗歌鉴赏题,既然我们知道,它只是从某种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只是错误的选项,只是对词句理解上的错误,而不是真正的鉴赏,那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从这个意识上提高自己。例如我看那个选项,我就注目于里面存在的某些知识性的错误,它的一处硬伤,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到有主观性的问题上。建议这位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复习。
问:对于近年高考重视能力这一点怎么看?近年来作文题是否真正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
王大绩:任何时候的作文题都是在考同学们的能力,因为只有作文这一块是和其他学科和其他任何领域都不一样的,确实是学生能力的创造。只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和以前要求的题目的题型不同,对同学的要求有所不同。
以前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题目如果没审对,再好的语言也是没用的,所以当时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第一评价就是审题。现在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对于体裁、选材、利益取向的限制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当然,第一评价标准很自然地变为语言。当然这些语言应该是一种思想认识的语言,而不是唯美主义的,言之无物的语言,如果这方面能够做到你的思想通过很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在作文中占到主动的地位。
问:作文基础分如何能够全拿?
王大绩:这位问问作文基础分如何能全拿,我认为也是很实在的,因为是基础等级分,就是基础,和以前的评分标准是相应地降低了。例如以前要求审题准确全面,现在符合题意就行了,你要注意话题的范围是什么,这里可能有若干限制,把这个注意,这一项就通过了,比如语言要求通顺,罗嗦点不算不通顺,只要没有那么多的语病,没有那么多的港台腔等等,就通顺了。
再有是很基本的东西,比如要求书写工整,有些同学书写很乱,很难校正,当然就很难获得基础等级的满分,还有标点正确,这都是基本的东西,既然是基础等级分,要想全拿,就应该在基础方面扎扎实实地做。
另一方面,你只有争取一些发展等级分,才能保证基础等级分。因为尽管发展等级和基础等级是分开评判的,但是任何阅卷老师也不能在自己的头脑和认识中截然分开。因此你想保证获得基础等级分的满分,你应该在发展等级分上也有所追求。
问:我在考试作文中表现不稳定,有时能写好,有时写得不好,这要看是否符合胃口的题目,这样如何能改进?
王大绩:这位同学的担忧对现在的命题形式的实质还不清楚。现在的话题作文容许你引入自己熟悉的文体去写,并且去写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能够稳定里发挥你的水平。
打个比方,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足球,你熟悉甲A就谈甲A,熟悉世界杯就谈世界杯,谈教练员也可以,甚至谈孩子们的街头足球游戏也可以。在你的生活中有你熟悉的领域,用你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水平。当然你过去作文表现不太好的文章,是你写你不熟悉的东西。
问:我刚做完广州的一模,作文跑题了,我对作文没有信心,这样如何解决?
王大绩:我觉得广州的一模跑题的可能,因为我没有见到广州的一模题究竟有什么题,也不知道你跑题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情况。可能是文体不太恰当,也可能对材料本身理解得不对,也可能是感情不对,或者是利益取向不对。但是我觉得,高考题目话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泛,你只要注意这个话题的范围是什么。另外话题里的具体限制是什么,你就不会重蹈广州一模的覆辙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比方说去年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模考试的作文题,题目是以春天为话题,第一句话说“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这实际是一个提示,要求你写的文章可以是自然的春天,也可以是象征意义的春天。
紧接着说“春天和美好在一起”,这是一个限制,限制你只能谈美好的一面,你不能谈不好的一面。有的同学谈风沙暴等等,谈不好的一面,这就跑题了。我想这个限制和要求,对于你来说,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解决的。
问:如何抓住作文材料的中心?
王大绩:这位问说的可能还是过去的材料作文,过去的材料作文确实是需要你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中心,现在的话题作文本身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整个的话题是它的中心,它的范围,在这个话题里,哪些都可以谈,所以就没有你所理解的这个文章的立意的中心,只是一个话题的范围。前面我已经打过这种比方,比如我们的聊天室,或者是足球等等,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在谈。如果说有它的中心,你就一定要写健康的、积极的、进步的。
问:王老师,我的语文选词填空,总是做不对,有提高的可能吗?
王大绩:选词填空是需要两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一方面就是确认能力,你需要对这个实词或者虚词有一个确切的认识,这个确切的认识不一定能够清晰地说出来,但是你要有准确的意会。
另外一个就是整合能力,这个实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语境下有表达意思,就是它和语境关联,这里面对一个词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短时间有极大的提高,坦率地说不大容易。但是意识的提高是很容易的,例如虚词整合范围,相关的整合范围就是实词,如果选择副词,用哪个副词合适,当然是这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它和它是不是正确,确认主要是认识的积累,建议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七十多天里,可以在词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上多下工夫。
问: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文言文我一般能够读懂,但是做题总是出错。
王大绩:我觉得这位问说的文言文读懂,而做题经常出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认为懂了,但是实际没有懂。另外一种情况,是你懂的是一个大略,题目总是在很具体,或者很细微的地方考察你,可能你粗枝大略,在做题上很难获得很高的正确率。
还有一种可能,你对题本身的要求没有懂,利用文言文筛选信息的题目,你对范围认识不够,也答不好。最后一道题,往往是对文意的把握,出的错误往往是具体的,很明确的硬伤,这个意识不好,也答不好。
文言文怎样复习,高考能考的文言文,明确地定位是浅译文言文,近十年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在高考考同学们的纪传体的文章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明确的,无非是破除迷信,廉洁奉公,维护祖国统一,或者某种高尚的道德等等,这方面的范围可以说是相对很狭窄的,也很具体很明确的。
当然同学熟悉这方面的文言文的语言模式是很主要的。因此,建议这位同学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去熟悉人家那个文言文的文句是怎么说这句话,当然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可能在真正读懂文言文中有比较好的效果,只有真正读懂了文言文,再注意题目的特点,才能答好。
问:王老师,做现代文阅读,特别是主观题,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王大绩:现代文阅读这方面,咱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它首先是这么一种阅读,信息阅读,明确地说,就是利用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以这个为依托,通过现场的解读,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或者校正自己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因为它是这么一种阅读,根据它的这种特点,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它需要依托我们的知识积累,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举例来说,例如2000年春季招生北京和安徽的试题,是考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这对多数阅读者来说是新鲜信息,靠什么来解读它呢?文章的第一段里列举了细菌、葡萄、草莓是怎么繁殖的,这在阅读者的知识里是懂的,借助这个知识积累,我们就懂了无性繁殖,象细菌、草莓、葡萄的繁殖,就是克隆,第二段和有性繁殖的对比再次解释无性繁殖,有性反殖又是我们知道的,两次知识的积累,使我们准确地获得信息,克隆是无性繁殖。
我们读懂了克隆羊是无性繁殖,这是信息阅读的一种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个是立足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准确地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一个是需要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把握,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提取,另外一定要注意准确二字。
问:王老师,我最近几次考试成绩都在120分,作文44分,还能不能再提高?
王大绩: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如果你这个120分和作文44分是侥幸获得的,提高的可能性就不太大,因为120分已经是相当理想的语文成绩,相对来讲,你的作文成绩比较低,因为作文一下子就丢了16分,所以我觉得你所以在作文方面有所提高,因为基础等级的分数都没有得到,希望你在作文方面拿出比较大的精力来,认真对待,还有七十天的时间,想真正提高作文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我们如果说一道大的物理题或者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是非常明显的,就好比是缺胳膊、断腿,是外伤。你的作文之所以没有得到那么好的分数,是内伤,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述。希望你能够象你对待一道物理题或者数学题做不出来的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你作文中语言方面的内伤,你可能在作文方面有很大的余地的。
问:王老师,发展等级上有技巧吗?
王大绩:任何题目都有技巧,但是技巧是相当有限的,主要是一种能力的反映,就是说技巧,真正纯粹的技巧,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因为你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就根本不可能展示那种技巧,在发展等级四个方面,有两个方面,思维要创新,或者是见解深刻、透辟,是针对作文的内容而言的,主要是想的问题,在语言表达这方面,表达有文采,有生动形象,是针对写的方面,偏重于写的方面,这两方面都是能力的体现。如果一定要说到技巧,可能就是你能够更好地把你的潜能力发挥出来,这就是技巧。
问:王老师,今年高可作文还是发挥想象的的吗?如何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写新新颖的文章?
王大绩:话题作文的形式已经很明确了。今年和去年不同,只是会在去年抽象的话题中加上一些限制,这个限制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不再是抽象的话题,而应该是具体的话题。第二个就是在具体的话题之内,要有某些限制。但是无论怎么样的一种,只要是话题作文,实际的范围就是相对很宽松的。也就是说,与其想怎么在这里出新,不如想怎么很巧妙地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
例如举例来说,1999年,高考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江苏省有一位考生,就设想记忆移植公司,可以感悟人间万种风情。既然是人间万种风情,你熟悉哪个就可以写哪个,他就选择了两个材料,一个是一个企业家移植一个失学儿童的记忆,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希望工程。又设想了一个是一个下岗两年的工人,移植了一个自学成才青年的记忆,涉及到下岗再就业。
就很好地利用了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例如,走近生活这个题目。要写什么,可以通过一种形式引入你熟悉的东西,例如一个同学,只是写一本生活的相册,在生活的相册里,他抢拍下来的生活镜头,一个是写公园里的英语角,另外是写一个男孩和一只狗相识,写出人和狗之间都能沟通,人和人之间更能够沟通了。这就是巧妙地利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只是做一个基本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领域的例子。
问:王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语文攻哪个环节最合算?
王大绩:这要根据你的自己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你本来具有相当能力的方面,但是你的解题,对题目的理解不够,或者是解题的意识不够好,这当然是有很大的可以提高的余地。
另外一方面你非常欠缺的一部分,不要轻言放弃,好比说写作这方面,其实并不是说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提高的,只要你注意到现在命题形式的方面,可以写你熟悉的文体,写你熟悉的材料,用你熟悉的语言,只要在语言这方面练好了几种模式,就可以在语言方面取得提高。
程咬金可以靠三板斧打天下,如果我们有几套好的语言模式,在考试中写你自己熟悉的内容,当然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再有一些题目,主需是需要从意识方面下工夫,例如像诗歌鉴赏的题目,比如文学常识的题目,主要是提高自己对题目的意识,从哪个方面去思考这种题目,大概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收效。
问:王老师,我是一位第一次教高三的年轻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大绩: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可能你各方面受到很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校方的压力,希望有很好的升学率,这当然也是你的心愿,能够使你的学生考出很理想的成绩,但是这个只能是你的一种愿望,而不一定是最后能够和你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的。因此我觉得有两句话,一个是积极的探求考试的规律,建立考和教的桥梁。因为你的事业刚刚开始,把心态放得轻松一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另外,只求无愧于心,岂能尽如人意?当然我也预祝,希望你能够今年获得好成绩。
问:语文知识运用被称作是高考的试验田,很灵活,请问应该怎样应对?
王大绩:语言知识的运用,这个说法已经相当过时。因为现在从考试说明里已经把它明确地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过去说的语言知识的运用,基本是某种语文的专项术语的使用,例如比喻句、被动句等等。当然现在变成语言表达,主要强调的是思维的外化,怎么想好,怎么写好。因此是以能力为主的。
问:王老师,我写的作文总是让人感觉很另类,按模式又写不好,怎么办?
王大绩:你所说的另类,大概就是有点怪,与众不同。一个可能是你对高考这种作文的特性了解不太清楚,因为高考作文就是应试,和你平时写书信,自己写日记是不一样的。你要把目的弄得很明确。你要参加高考,你的目的就是在作文中获得高分,不是在这儿表现你的那种个性。在这里,你也可以利用你的个性里所具有的那种能力,转移到高考的作文题目中来。
这个模式,你说的那个模式可能是不够合理的模式,或者是过于僵化的模式,但是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模式。例如我们到国际机场去,我们看到那么多架飞机,都是很有个性的,很有创造性思维的,但是都是一个机身,两个翅膀,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飞机了。当然考场的千字作文,有合理的模式的,建议你看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认清什么是考场作文的合理模式。
王大绩聊天总结:刚才同学们问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很有见地的,也表明大家对语文复习的重视,还有思考也是很深刻的,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能够有一点帮助。但是更主要的是同学们需要和自己的任课老师很好的合作,听老师的话,并且自己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规律,我想只有这样,在未来的七十多天里,才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成果,祝大家高考成功!
(中青在线.新浪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