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总复习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下)
湖北省黄冈中学 周益新
三、减轻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掌握解题技巧
临近高考,高三考生对文科综合跨学科交叉渗透切入点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把握不准,加上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将地理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普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自减压力。2001年高考的考试说明已明确规定:文科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综合,2001年跨学科综合所占比例较小,跨学科综合科目的难度比学科内综合的难度小;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相对集中;选择题中跨学科渗透题目所占的比例较小,非选择题中最后两道跨学科题目要求从地缘、事实、意识三个方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大致可以认为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掌握这些规律对解题时思维跳跃大有裨益。
减轻临考心理压力的关键是正确掌握解答跨学科综合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跨学科综合题多数属于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迁移题,侧重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信息迁移以及判断、归纳、推进、预测、说明成因或创新思维的能力。解答跨学科的选择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
解答跨学科问答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
例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是西欧
B.从利于航行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经过北印度洋最佳的季节是北半球夏季
C.郑和下西洋途中,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
D.从途经北印度洋航行顺风顺水考虑,郑和下西洋,从出发地点到印度洋途中白昼越来越长
这是一道历史与地理交叉渗透、信息迁移的选择题。解答这道题的思维步骤是在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接受信息),联想郑和7次下西洋航海路线示意图,确定哪一条航线路线最远(信息筛选),从7次航海路线图比较中可以明确判断最远到达地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联系地理知识),因此郑和下西洋从马六甲海峡到非洲东海岸经过北印度洋顺风顺水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冬季(推理)。郑和下西洋航行线路未经过南北极圈(历史、地理知识),因此不可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运用地理知识推理)。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是中国东部沿海刘家港,北印度洋位于赤道附近,冬季赤道附近比刘家港白昼长,因此,冬季从出发地点到北印度洋途中白昼越来越长(迁移历史、地理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因此本正确答案是D。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
例如: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一次西部开发专题讨论会。
甲同学说:西部开发要借鉴东部开发经验,发展与东部相同或相似的产业。
乙同学说:西部不能走东部走过的路。西部开发要利用西部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丙同学说:不管怎样,凡是有利于目前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都可以发展,凡是有利于加快西部开发速度的事都可以做。
丁同学说:西部开发要重视生态建设,西部建设就是生态建设。
根据上述同学的发言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评价上述四位同学的观点,指出西部开发的正确指导思想。
(2)结合上述四位同学观点,从下列两方面分析如何推进西部开发:
①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看,新疆应发展哪些特色经济?
②西部地区应如何利用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联系上述解答跨学科综合题思维步骤示意图,经过阅读材料、信息筛选、信息迁移、交叉与渗透、概括评价、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综合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
(1)①甲同学认为要借鉴东部发展经验固然可取,但却犯了经验主义和“一刀切”的错误。乙同学虽然认识到西部开发要从实际出发,但认为只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却是片面的。丙同学只满足于目前的短期效益,没有长远发展眼光。丁同学虽然看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唯物辩证法还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部开发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2)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种植长绒棉,瓜果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利用雪山、冰峰、自然保护区、草原、干旱地区资源发展探险、干旱地区旅游业;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利用与多国接壤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优势发展边境对外贸易等。
②西部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西部各省可利用其独特人文资源环境,加快对人文资源如陕西秦陵、长安城、甘肃敦煌、西藏布达拉宫等地的开发,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旅游搭台唱戏,吸收外来资金,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