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发展科技教育为本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29

  在世纪交替之际,12月7日下午,记者在日本参院议员会馆采访了参院议员、原文部省大臣兼科技厅长官有马朗人先生。先生已满头银发,戴着眼镜,为让外国记者听得更清楚,他特意把话速放慢,表现出一种学者、教育家的风范。

  谈到科学技术时有马说:“科技的作用就是把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种子向技术方面推广,而技术高度发展后要立刻在科学上加以反映,这就是日本强调的‘科技’的本意。”

  谈到日本科技领域的事故,有马说,事故并不是只发生在原子能、宇航、新干线等大项目上。其中最好的证明就是10月份发生的“京都大停电”。事故的起因是京都变电所在检查完变电器后,有一根线没有接好就合闸了,结果造成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原因在哪里?最主要的就是教育问题。过去日本在技术工人培养教育上是很强的,技术工人素质很高,因此事故很少。现在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日本技术工人的教育减弱了,立志技术工人的人数减少了,素质降低了。此外,日本过去是“终身雇佣制”,但如今这一制度正在打破,青年人的工作单位在不断变换,这样就削弱了现场教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反面去思考。首先是提高上职业高中、立志做技术工人的自豪感,再者就是,虽然人员的工作单位不断变换,但企业的现场训练和教育不能减弱,每三年五载就必须进行新的现场教育。第三点就是不要一味地靠减员增效。减员增效是必要的,但在减员的同时要考虑相应的措施。

  关于日本的科技体制改革,记者问道:2001年起,日本的科技厅和文部省将合并成立文部科技省,这样,科技厅乃至科技行政的力量是否会被削弱?对此有马说,成立文部科技省对日本将来的基础科学发展十分有利。日本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主要由文部省负责,文部省在教育领域具有压倒的实力。科技要发展,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才教育是不能或缺的。文部省科技厅合并后,科技厅也可在人才培养教育上出力。因此,省厅合并无论是从基础科学、技术、科技和人才教育上,都会使日本的科技工作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

  记者问,作为原文部大臣和科技厅长官,你认为如何发展未来日本科技?有马说,最重要的是抓好教育。日本的教育必须改革,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大学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教育者,但目前日本大学老师仍是一个研究者。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在于精炼、扎实。同时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有马认为,日本教育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投入不足。在初高中教育上,日本的预算占GDP的比率为3.6%,而美、英、法则为4.9%、4.0%、4.7%。在高等教育上,日本的比率是0.9%,美、英、法为1.4%、1.8%、1.2%。日本投入RD的费用与GNP的比率是3%以上,这一比率并不低,问题是政府投入过少。日本政府的投入只占总投入的20.4%。

  有马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目前是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去年到北京参加了北大的百年校庆,前几天又去北京参加了有关日中留学生问题研讨会。当谈起中日两国在新世纪的科技合作时有马说,中、日、韩三国的科技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偏重技术。中国有优秀人才,像在美国的李政道、杨振宁。但中国在基础科学上就显得弱了。中、日、韩都有这个问题,要在不赚钱的基础研究上加强投入。

  对于新世纪的日本科技发展有马充满了信心。他说,1999年日本科技的确发生了一些事故,但日本在超导磁铁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在火车、汽车、半导体、超导体、PC机、超级并行机等领域有着坚实的功底,未来日本科技的发展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