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让荣辱观教育走入课堂、家庭和社会

作者(来源):许卓琼    发布时间:2006-04-2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第一要义,也是关系民族和国家兴亡之大节。知耻而后勇,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荣辱观历来是中外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于青少年,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现在有的孩子比吃、比穿,却对父母、对周围的小朋友漠不关心,这样怎么谈得上爱祖国?有多少孩子愿意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别人?有多少孩子看到纸屑会主动弯下腰捡起来呢?有多少孩子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我们要引导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 要加强青少年的知耻教育。因为荣辱感是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心理机制。青少年的知耻心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形成的。

而后天的教育来自哪里呢?——当然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社会中,许多家长、老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分数高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扎根、发芽。从而,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他们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一直在抓教育,但知耻教育这种治教之大端是否已经到位还需进一步思考。如果人们的荣辱感淡化甚至泯灭,道德要求就会丧失其社会功能。所以,荣辱感教育应当走入课堂,走入家庭,全方位走入社会生活。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