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停课,原因并非是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学习呆子,而是因为喜欢,在这里学习能给他们带来乐趣。一位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同学说:“一堂课(表达能力训练)下来,我笑得腮帮子都疼。”另一位刚上二年级的男同学则说:“这里教的和学校教的不一样,有意思,好玩。”
学生们的这些话让我想起了著名的中学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宏多年前对学生负担的一番论述。当年,为了给学生减负,教委发文,对不同年级的家庭作业作了明确规定:一年级不能留作业,二年级不能超过15分钟……冯恩宏说:“什么叫负担?负担首先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喜欢而被动强迫其完成,就会成负担,如果喜欢什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怎么会成负担?比如一些同学喜欢玩游戏机,连续打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玩游戏机对他来说能叫负担吗?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学习,让他写三分钟作业,他也会觉得是负担。”
这些孩子之所以不愿停课,无非是因为“喜欢”、“好玩”,于是学习也就不成为负担了。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学习?孩子们的话已表现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师的作用。在精诚,我曾听过一堂讲数学思维的课。特级教师纪晓村通过打扑克牌给刚上一年级的同学讲解数理的基本概念,在欢快的笑声中同学们听完了一堂课。如此的学习,怎会让同学觉得是负担?记得上中学时,教地理的王老师把他的音乐特长与幽默风趣结合了起来,每堂课总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后也没有多少作业。每次考试,我们几乎不用复习,都可以得高分。这位王老师讲授的一些课至今仍历历在目。
减负,在目前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减负喊了多年就是明证),更何况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目前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有从改变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出发:让孩子学习有动力的同时,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让孩子们喜欢,这就得拜托老师了。因此,减负,不妨先从提高老师的水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