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应试摇身变应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15

  时下,一些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力争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而似乎在实行“应试教育”向“应赛教育”的转轨。

  交流中,一位校长谈了他的苦衷:“没办法啊!学校搞得好不好,看什么,以前看考试分数,现在不行了,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分数,实行等级制,还不就是看竞赛成绩?竞赛成绩好,上级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时得分就高,就说明学校素质教育开展得好。否则,上面就会说,你这所学校没成绩,没有办学特色。”

  现在的竞赛太多了,什么书画、科技、音乐、讲故事、演讲、交通法规、环保知识等等,不一而足。就连一些学生报刊也乘机挖空心思组织教学通讯赛、书法大奖赛等,并收取一定的“参赛费”、“评审费”,甚至规定达到多少人数学校就可以获得“组织奖”等等,于是各类竞赛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竞赛管理不规范,出现了通讯赛时老师代替学生考,现场赛时大同学代替小同学“田忌赛马”的作弊现象。竞赛使教师学生都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晚和节假日还要辅导各类竞赛,苦不堪言。教师苦,学生更苦,学生的课余时间全让竞赛辅导占去了,整日绷紧竞赛的弦。学校领导也苦,担心竞赛没成绩,学生没特长,学校素质教育成果不突出。这样,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被打乱了,甚至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偏离。有的学校在考核教师的工作成绩时,辅导学生竞赛获奖的“权重”被一次次加大,以示学校对竞赛活动的“重视”。

  “应赛教育”说到底也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的评估系统,不要让“应赛教育”钻空子。其次,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竞赛之风愈刮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