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考试模式你肯定没有经历过,语文要考朗读、背诵、查字典、写字、听话、说话、作文、阅读基础知识;数学要考口算、计算、动手操作、口头分析、应用题、基础知识;英语则是听说读写全都考,听起来考试项目很多,动手、动笔又动口,但学生们却都乐意考。
原来这些考试的时间并不集中,西苑学区的冯建国校长告诉记者,每科除闭卷内容进行集中时间考试外,其余各项均可根据教学实际,在期末前的2-3周内,教师灵活安排,每项时间少则几分钟,最多不超过40分钟。这样安排考试内容全、范围广、容量又大,但每次考试的时间短、内容单一、难点分散,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们的成绩随时记录,有些项目学生对自己考的等级不满意可以随时申请重考直到满意为止。
根据一项调查,这种考试模式实施三年来,96%的学生及家长对这项改革表示赞同。一个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这样总结自己的期末考试,这么多的项目,我至少会有一两项考好,比如我的朗读就是全班第一。“每个孩子都有上进的心理需求,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弱项和长项, 一位家长说,“一支笔一张卷被这么多项的考试代替了,孩子们总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远比老师告诉他‘行’效果要好。
在这一考试模式中,成绩的评定也别出心裁。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每次考试,教师制订详细的评价等级标准,随试卷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评定成绩的特定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绩评定中,学生完全能够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和自己,并学会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冯校长告诉记者,养成教育应融入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考试只是一种测评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我们不只知道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让他们学会了课本外的更多东西,比如集体荣誉感,做个正直的人……
在成绩评定中,对于同学的进步,评定的同学学会了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也更增强了。一种乐学、乐考的气氛在西苑学区形成了。
新的考试方法同时减轻了学校教师的压力,以往学生的平均分是衡量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压力下,教师疲于奔命把精力全部放在提高学生分数上,到处找偏题怪题,忽视了对基本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反过来也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分项考核、等级评定从客观上消除了这种弊端,使学校和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