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打击文凭证件制假犯罪刻不容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13

  “五一”放假期间,记者 在办公室加班时,连续多次接到伪造文凭证件者打来的电话,一方面 催促记者将“制作”研究生学位证和驾驶证需要的照片以及“定金” 尽快寄到深圳前海邮政代办所,并再次“忍痛”降价100元;另一方面 希望发展记者成为其在南昌的“代理”,开展批发代理假证件、假文 凭业务。

  据记者调查了解,各地假证件、假文凭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深 圳一家机构在人才市场调查学历证书时,竟发现其中四分之一是伪造 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学位证书认证以来,假冒学 位、学历证书大学占申请认证总数的20%。与此相对应的是,存款实 名制实行以来,大量假身份证出现在银行存取款业务中。许多外出打 工人员更是身揣多个“身份证”,他们告诉记者,这种“防伪身份证” 的花费仅为十元到数十元。

  大量的假证件、假文凭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混淆了是非,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这种造假的危害程度从某种 意义上说远远大于伪劣产品。几百元买一个假文凭、假证件,甚至连 伪造的一整套档案资料也能买到,叫人分不清真伪。许多市民和大学 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这样看来读书没有多 大意思,反正今后要自己找工作,与其花10多年时间寒窗苦读,还不 如一个假文凭来得实在。一些素质不高的钻营分子甚至利用假证件、 假文凭混进党的队伍,危害国家的利益。最近全国相继查处了一批腐 败分子和假干部,他们都拥有相当多的假证件和假文凭。部分高校也 已经感觉到伪造文凭已经对学校的声誉造成损害,影响了毕业生正常 分配。更有甚者,一个名叫刘春申的男子竟然用100元买来的假博士文 凭骗到了新加坡。

  遍布各城市大街小巷的非法广告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只要肯掏 腰包,就能买到足以乱真的假文凭、假证件。假文凭、假证件为什么 会如此横行呢?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需求“旺盛”。随着经济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技术化转型,企业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越来越旺盛,而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学生相对比例较 少。一些投机取巧之徒便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利 用假文凭达到晋级、加薪、求职甚至行骗等不可告人的目的;二是造 假“一本万利”。造假分子只需三两个人,一套工具和材料,一个月 便能净赚数千元。诱人的暴利使得他们胆敢铤而走险;三是造假分子 采取了逃避打击的新作案手法。接电话的、收款的、寄证的、制假的 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利用全国联网的传呼和邮局特快专递通道,在 全国大小城市大量散发非法广告,承揽全国“业务”。

  随着一年一度大学生求职就业高峰的到来,打击证件、文凭制假 犯罪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