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审视教育问题 展望教育未来(三)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27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个人来说,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个人超 初只是一个具有生物属性的个体,为了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 社会特性,就必须掌握社会文化经验,确立一定的世界观、信念和生 活态度。这就要受教育。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有选择地组织起来的 发展环境,对个人起着重要的加工、塑造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看, 个人又是具有个人尊严和独特价值的个体,而不简单是被加工、塑造 的原料。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 内化活动,是不断地脱离旧我,成为新我,从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因此教育又不应是一种简单的外部灌输、引导、加工或者塑造,而应 保护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一些与生 俱有的天性。激发受教育者对比当下的我更高、更完善、更美的东 西的主动追求。有助于每一个人探索和开拓新的生活。用这样一种观 点来看教育,可以说,真正的教育始于理解。为此,教育必须从它的本 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重新阐明其交场。

     在我的面前,放着一封山东某市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来信。 他去年毕业后数次就业,都遭失败,因此陷入绝望,认为“这个世界我 已经活够了,我是一个废物,一个书呆子,一个没有希望的青年人”。 信的最后,这位年轻人绝望地连呼“劳老师,救救我吧!”作为一个教 师,我们的心能不流泪吗?这个年轻人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 教育存在的门题,经历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历程之后,孩子们却越来越 感到涉足社会的困难。这不仅反映了今天社会的变化之大。更重要 的,它还反映了教育并不足以应对变化着的社会,并不足以使学生顺 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扪心自问,我们并不了解今天的孩子,他们 所处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 以往任何一代人。然而我们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学校规、师生 观、亲子观来要求他们,以至出现这一代人社会化方面的种种问题。 面对社会的历史性变化,作为家长、教师、成人,我们有没有充分的思 想准备和适时应变的措施呢?如果成年人面对飞速变化的时代尚且 还不适应,还表现得茫然无措,那么我们怎么能一味地指责,或者苛 刻地要求我们的孩子呢?

     今天,实际上两代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是在 社会提供的范式和榜样中长大的,我们按照社会规定的参照系来判 断周围的一切。在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工 作、事业、人生前途甚至家庭生活都由社会安排好了。但是今天,我们 和我们的后代一起,正在经受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的挑战,在两代 人共同面临的历史性变化面前,我们的孩子显然对环境有更深的认 同。多元化的社会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应变能力,独立地去做出判断 和选择。就此而言,我们的下一代对新文化会有更多的认同,他们没 有旧观念、旧框框,轻装上阵,又有着接受能力上的优势,因此必然走 在我们的前面。成人社会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重构平等的代际关 系,然后才谈得上发挥成人对孩子应有的权威和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