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声音:当代孩子——物质的富庶与精神的荒芜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16

    《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是一本生动展现现代青少年生存状态和成长历程的书,几十个小学生、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这里真诚袒露心扉,讲述他们的忧伤、困惑乃至对人生社会的绝望,当然也有喜悦、骄傲和理想。这些曾对他们的心灵产生过强烈撞击的情景在很多成年人眼里只是年少时不可理喻的冲动,它们被漠视、淡忘甚至扼杀。

    “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上空前富庶,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在精神上异乎寻常的虚无,他们成长在这个传统土崩瓦解、可以用数字、速度和色彩代替思考的年代。当我们在学校门前看到初中生叼着‘希尔顿’在直把变速车上钩肩搭背;看着他们没日没夜沉浸在《帝国时代》和《还珠格格》之中,而没有时间看一遍《水浒传》和《三个火枪手》;看着半大孩子熟练地在网络里到处转悠,然后没头没脑在聊天室里留几句特别弱智的话,说实话,我们是轻视和忧虑的。”这是该书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三位记者在书的前言中写下的话。

    但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在与孩子们频频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在成年人看来是忧心忡忡的问题,但在孩子们眼里,根本就不成其问题,他们只是在经历他们的生活。他们或许会重复上一代人的梦想和错误,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注定不能重复别人的故事,也不会重复。60年前的10岁少年可以扛起红缨枪检查路条,现在的10岁少年可以敲着计算机键盘写自传体长篇小说。几十年来,长辈们对晚辈的态度并没有太大改变,一如既往地忧虑或者期待,但孩子们已经不是从前的你我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少年变了。

    这里,笔者录下了这本书中一些颇令人玩味的字段,他们都真实地出自我们的孩子之口:

    [暴力]:我并不怎么爱看那此暴力电影,我们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喜欢香港电影里的黑社会老大,武侠小说我也确实看得不多,金庸写得太神,太完美,一看就是编出来的。事实上,现实的暴力冲击力更大。美国在科索沃打仗,老师在教室里体罚,学生在校门口打架,这几乎是我们每天都听见、看到的事实。

    [学校]:学校无非如此。课前五分钟,语文算术教师为抢占讲台,在激烈的争执之后达成妥协,头两节语文,后两节数学——这节课不是语文就是算术,这是我用‘不是……就是……’造的句子。

    [亲情]:我的父母根本摸不透我,但我对他们那些心眼非常熟悉。

    [旅游]:旅游无非如此——在出发前5分钟,我爸开始找袜子,开始抱怨我妈,我妈呢,理也不理,继续拨电话——她是领导,出门前总有不少工作要布置。我呢,我两天前就整理好了旅行包,这会儿已有点儿不耐烦。

    [金钱]:假如你问9个人,他们家里最重要的是什么,3个会说彩电冰箱,3个会说存折,3个会说现金。

    [时尚]:电车站10个女的9个穿露脐装,地铁里4双脚4双厚底凉鞋——简直是视觉污染。

    [未来]:我基本上不怎么想未来,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你想未来,到时候目的没达到,挺难受的,干嘛呀。

    [人权]:我就是想不通。都是人,都讲人权,人权,我怎么就没有人权?有些事情我想做而不让我做,我就觉得我没自由了。

    [游戏]:我玩电脑就是对游戏感兴趣,其他都不感兴趣。要我上网盯一段时间的荧屏,眼睛发花。让我玩游戏玩两三个小时,没什么感觉。我四五岁就开始玩游戏,一直玩到现在。

    [名牌]:如果我老爸给我买一双耐克鞋,感觉还不错。我现在的鞋有锐步的,有阿迪达斯的,就差一双耐克。要再买一双耐克,就攒齐了。

    [标准答案]:我不喜欢标准答案,到底有什么错;老师、学生、家长都挺可怜,就像一盘都往中间挤、谁也动不了的死棋;我需要指导,但不是老师,而是理想中的自己。

    [出国]:我从小就想出国。国内的方法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逼”,一个是“罚”。我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适应下去了。

    [牛仔裤]:在牛仔裤上划了六个大洞,两个在小腿肚那里,两个在膝盖处,两个在大腿上。其中的在大腿上的洞为最大,拿教数学的年级组长的话来说,就是“长5厘米、宽约3厘米的长方形”。

    [孤独]:独处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烦恼悄无声息地袭来。我觉得我不属于这世界,不属于这个时代。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在17世纪埃及的废墟里。

    [梵高]:我很喜欢梵高。他的画色彩那么强烈,很有生命力。他很极端,我也很极端。要么顺着自己的意思做,要么自暴自弃。这样很危险?

    [坏孩子]:我在各个方面都算是环孩子,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打架,骂人,成绩糟糕,穿奇装异服——更坏的是,我根本不在乎这些,我很不严肃,我并不是有意要这么环,我怀疑自己是天生的捣蛋鬼。

    [抢劫]:我犯事儿是因为抢劫,没事儿干跟别人去抢行人,还抢过一辆夏利。抢夏利我没参加,只是参与,出了一点儿主意。四五个人都是一块儿混的,说没钱花了去抢钱吧,我也没玩儿过,好奇呗。

    [网络]:于弘将网站挂在著名的网易服务器上,他给网站起了一个更其亲和力的名字:Hotboy。于弘和朋友们几乎每周都将他们能够收集到的文学、音乐、软件文件打包上载,胡哥也发动室友们帮助,将网站做得既专业,又色彩缤纷,美观而完美。

    [酒井生活]:从上午10:00到晚上10:00,我在“酒井”——现实的和数字化的“酒井”看“大虾”们进进出出打打闹闹闲言碎语倾吐衷肠,拖着书包嚼着饼干飞奔出门,做作业,共享《捕鼠记》,笑翻在床上,边吃午饭边打Quake2,议论食堂“卖果珍旁穿莫衣服的mm”,讨论赫拉克利特的晚期思想,为推研面试的同学出谋划策……

    [忧郁]:我们是多么容易陷入顽固的忧郁啊。我知道这种情绪一半来自无法抗拒的季节和不可救药的年龄,可是我还是禁不住渴望奇迹,渴望它来照亮我平凡的生活不安的心。

    [爱情]:凌厉祈盼有一天能坐在他的身旁,在课堂分神的一刻,两人共同看到窗外一片秋叶静静地、轻轻地、飘飘地落归大地。在静谧美满的注视中,她和他并肩坐在一张课桌前。

    [早恋]:那几天我真是有点心神不定,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老是想和他在一块儿,说些无聊透顶的废话。我暗地里想,我是不是爱上他了。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恋爱是什么样的,其实现在我也不知道。

    [迷茫]: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向四面八方都能走的点上。但怎么走,反而很茫然。没人告诉我们如何长大,可是周围的环境又迫使我们早熟。

    [特困生]:为什么想到卖水?我们家里有在东华门夜市那儿卖的,天安门那儿,不是没树阴吗?人又多,好卖啊。我们一次批发6瓶水,不能多带,因为有人抓,还常是便衣。

    [新人类]:我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时尚评论员,就像国外“时装秀”场上坐在第一排的人。他们的双腿优雅地交叠着,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他们那支握着笔的手拄着下巴。一旦那杆笔落在本子上,就会对巴黎的设计师排行榜和未来的时尚的潮流产生影响。

    …… …… …… ……

    这就是现在的孩子们,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关注、诠释着人生社会,似乎什么都懂,又似乎什么都不懂,但他们发出的声音却足以震撼人心!我们永远远离他们的世界,一方面在于我们不屑,一方面在于我们找不到路径。孩子们偏激又诚恳,怀疑又信仰,忧郁又激昂,武断又细腻,牢骚满腹又勇往直前,逃离、背叛又渴望被关怀,他们这样生存着、成长着,而我们能做些什么?

    (《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高昱、刘天时、卞智洪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