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储蓄为什么难亲近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2

    300位具有北京城市户口的居民最近接受了一项有关教育储蓄问题的随机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5.1%的居民知道银行开办了教育储蓄业务;49.5%的居民认为此业务适合的储户太少;29.2%的居民认为规定两万元的最高存款限额太低,不足以支付孩子高中、大学阶段所需的费用。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如加强宣传,教育储蓄会得到广泛响应。

      为鼓励城乡居民以储蓄方式为子女接受高中以上教育储备资金,在一年多以前,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开办了教育储蓄业务。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教育储蓄管理办法》,将这一业务推广到除邮政储蓄机构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教育储蓄出台后,许多在学孩子的家长都到银行咨询过有关政策,得知这一储蓄的对象为小学4年级以上学生,储蓄采用实名制,为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两万元。

      这项惠及中低收入家庭的储蓄业务实施一年后,是否受到公众的欢迎?是否还有需要改进之处呢?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了其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共同在北京开展的专项抽样调查。

      有关数据显示:54.5%的居民对银行开办教育储蓄这项业务表示欢迎。一些居民还自己计算过———参加教育储蓄可以免除个人利息所得税、零存整取却享受整存整取的利息,两项之和的优惠幅度在25%以上;也有37.3%的居民因为与自己无关或其他原因,对此项储蓄持无所谓的态度;另有1.9%的居民不欢迎银行开办此项业务。

      调查人员了解到,虽然教育储蓄比其他品种储蓄有较大的利息优惠幅度,但是许多有心参加的家庭却处于望教育储蓄兴叹的境地。因为目前这项储蓄存款业务还只有1年期、3年期和6年期,到期取款时,储户除了要向银行出示存折,还要出示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录取通知书原件或学校开具的相应证明原件,否则就不能享受利率优惠,而按一般储蓄业务办理。因此,只有那些有小学4年级以上学生的家庭适合这项业务。此次调查中有49.5%的居民经过计算,认为教育储蓄适合的储户面太窄。

      教育储蓄的最高限额太低,也是公众较为普遍的反应。有29.2%的居民认为,两万元的额度远远不够承担3年、6年以后的教育费用,就是目前高校的一般收费标准,两万元也只够交两年的学费,这还不能包括学生日常的生活费用。

      被调查者反应较大的问题还有月度存款方式。21.3%的人认为,教育储蓄规定的“每月固定存额”比较麻烦,存3年得跑36次银行,存6年则需跑72次。

      在调查此业务的前景时,66.9%的被调查者认为,银行对教育储蓄宣传的不够广泛、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