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忧危房求告无果
    今年11月14日和17日,陕西省两家报纸分别就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薛凤小学新校舍落成这一新闻事件,刊登了两则截然不同的消息,一则消息称:新校舍是由老教师陈经乾从24个村300多户人家私人借款近10万元修建而成的;另一则报道则称:该校是镇安县检察院与五金公司共同建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薛凤小学,共有3名教师120个学生。两间教室年久失修,1997年6月,一间教室的房顶塌了。全校学生挤在另一间教室,根本没法上课。
    陈经乾多次去镇政府反映情况,但镇里有关负责人对陈经乾说:“小学的事还得由村上想办法,镇上没有这笔开支。”
    薛凤村是个偏僻山村,拉电、修路使很多村民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让他们再筹资建校,比上天还要难。
    无奈之下,陈经乾与其他两位老师一起,把学校那间阴暗潮湿、没有窗户、不足30平方米的库房腾了出来,两个年级40多名学生拥挤在大白天开着灯、光线还严重不足的黑屋里上课。去年9月,学校的另一间教室也因为漏雨而被迫停止使用。三个班的学生不得不暂时休学回家。同时,在那个用库房当教室的两个班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眼睛近视了。
    陈经乾含泪向有关部门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情况反映,又抄了两份,他拿着3份材料,满怀希望地找到了在薛凤村扶贫蹲点的县检察院一位下派干部,恳请这位干部将这3份材料转交给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然而,半个多月后,陈经乾去找这位干部,对方竟从抽屉里拿出那3份材料,说:“我没有转交,转交也没有用。”
    求助无门,陈经乾决定,借钱建校!陈经乾从1971年开始当教师,1987年,被转为公办教师。他想用自己10年的工资作抵押借钱。
    苦苦借贷筹建新校
    陈经乾首先拿出自己积蓄的8000多元钱,亲自去购买建筑材料。今年5月5日,新校舍破土动工。他开始跑钱。
    他先是在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处借钱,亲朋好友借遍了,陈经乾又跑到邻村,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上门借钱。借完一个村,又到另外一个村,不认识他的人把他当成了叫花子,呵斥他,羞辱他,陈经乾默默地忍受了。
    一天,天下着小雨,陈经乾决定去找迎花村的表弟借钱。从薛凤村到迎花村要翻越两座高山,下山时,他不慎一脚踩空,滚下山去。脸擦伤了,腿也跌伤了,鞋也没有了。夜里11时,他敲响了表弟家的门。表弟一见他那模样,大吃一惊。陈经乾说明来意后,表弟又气又怨地说:“薛凤村难道就没有人了吗?让你这个快60岁的人这样辛苦借钱建校。”
    新校落成领导露面
    回到家,陈经乾发起高烧,昏迷了两天两夜。薛凤村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觉醒了,他们理解了这位苦行僧般的老教师。此后,乡亲们一改往日对建校的漠然,能借钱的借钱,借不来钱的出力。村上一位叫朱书贵的女人,在陈经乾病愈的第二天,找到陈经乾说的第一句话便是:“陈老师,你是我这一生认识的人里边最让我敬佩的人。”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沓钱:“这是4000元,是我儿子死后国家给的抚恤金。”
    还有一位叫陈经云的残疾军人,把自己的伤残补助金4000多元钱也给陈经乾拿来了。
    新校舍终于建成了。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那天,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开进了薛凤村,镇安县31个单位的领导前来祝贺新校舍落成。接着,11月14日,陕西某报刊发出《扶贫帮困,情系百姓》的报道,报道称“镇安县检察院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与县五金公司共同为薛凤村建起了米粮镇一流的校舍。”写这个报道的人,正是陈经乾曾经找过的那位在薛凤村扶贫蹲点的检察院下派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