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为了与上述思想相适应,许多国家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1996年,由前任欧盟主席雅克·得洛尔担任主任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试图回答21世纪遇到的挑战和教育应当遵循的发展模式。该报告提出的“四个学会”受到全世界的推崇。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学知,即学会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学做,即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革自己的环境。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理论带来了教育的革命。它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强调教育不应当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阶段,而应当贯彻于人的一生。这种教育观念已经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许多国家接受,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以后,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人教育形成体系,规模扩大,与正规教育体系沟通;正规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灵活、开放,高等院校中非全日制学生越来越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多处形式的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以及种种社区教育,都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实践。
公共资金援助私立学校
以美国为例,在传统的对私立学校减免税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公共资金援助私立学校的多种形式:补助私立学校中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用公共资金为私立学校的学生提供午餐、课本、交通、保健等服务;对私立学校参与政变发起的活动给予专项经费帮助;试行教育购买券制,即由教育部门发给学生家长一种有价证券,家长可用此券交纳私立学校的学费,私立学校凭此券可到发行部门兑换现金。在美国,对私立学校的资助还只占了公共教育经费的一小部分。而在荷兰和比利时,对私立学校的援助则占了公共教育经费的一半左右。这种做法比政府包办所有的学校要节省得多,又扩大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校自由。
大学增加开放度并越来越国际化
大学开放度的增加趋势非常明显,如大学之间相互承认学分,创设科目履修生制度,实行昼夜开讲制,吸收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建立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没有校园的“虚拟大学”等。大学的开放还越出国境,形成一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互联网、国际技术交流和商业全球化都在影响着大学,也离不开大学。大学杰出的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学生的招收日益跨出国界,师资和课程的国际化成为大学排名的日益重要的尺度。国际大学到处都可以运作,也到处都遇到竞争。
中小学加强计算机和英语的教育
与终身教育的观念相适应,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是终身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由于读、写、算的能力影响着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孩子们的读、写、算训练也因而受到强化。例如在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动员100万校外辅导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来帮助40%未过好阅读关的8岁孩子,并对全国8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和阅读测试,以扎扎实实地解决读、写、算的教学质量问题。在非英语国家,则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因为英语是孩子们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不可缺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