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随便挑取几条发生在今年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新闻标题:
    “12岁女孩惨遭同学毒打 噩梦中叫喊别打我”
    “广州一16岁男生狂砍11岁女生24刀 ”
    “综述:美国校园血案问题没完没了”
    “校园暴力祸及香港过半学生”
    难道说孩子的天性是残忍的吗?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残忍性很容易成为儿童的天性;经验表明,即使抚育过程充满着温柔、爱抚,超我也会获得同样严酷无情的特征。”(出自《性学三论》《精神分析新论》)即使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暴力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还是可以被避免的。暴力和死亡是一母双生的,但是面对死亡这个字眼,是需要跨越很长的心理障碍才能体味的。现在的孩子在各种媒体中活的血腥的感官刺激,在电子游戏虚拟的打打杀杀中做着角色置换,迅速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这就使我们的教育专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孩子们是敏感的,周围环境的一点点变化都有可能对他们长生莫大的影响,就像地理学中的一句话:南半球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到了北半球就可能刮起一阵飓风。如果我们不能够注意他们生活中一些感情上的细微变化,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在孩子面对媒体渲染的暴力还不懂得选择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担当起“过滤机”的功能。因为过度的暴力刺激,会让人感觉麻木,同时对暴力的恐惧感、道德感,负罪感都因此而减轻,甚至会产生模仿的念头。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抛给人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和老师有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更何况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在制造挫折,否定自我,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负荷。不良情绪的不断积累,在无法发泄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暴力,所以一些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也会做出一些很“出格”的事。了解孩子的内心是最要的,只有明白了他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的安抚他们。在中国今天这种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情况下,要求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是苛刻的,所以家长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负起完全的责任。校园暴力的警钟已经敲响,我们不应该让它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