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访谈:老师不再对学生说“你必须做……”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7-27

    背景:曾经有一条新闻《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在k12新闻里点击率很高,学生给老师提出了很多要求,"首先具有渊搏的知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和蔼可亲"、"时尚很酷"、"30岁以下"……不一而足,要真的有老师能满足学生各式各样的要求,那大概他也不是老师了,而是能180变的神仙。我想学生也别只一味的要求老师怎样怎样,学生也该听听老师们的话,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许,老师们不是只喜欢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就喜欢“老实”、“听话”的学生。师生沟通沟通,可能会发现本来就是很接近的。

    就此我采访了黑龙江省呼兰县长岭中学的孙香琳老师。虽然孙老师很年轻,但我想她的回答当真可以给一些老师和学生很好的建议。

    K12:在一些人看来,10年前是老师“统治学生”,而现在的学生要“翻身造反”,他们的自主性与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不断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口口声声说“老师不理解他们”,难道学生和老师之间真的存在代沟问题?从您的教学实践经验看,您认为老师与学生可以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吗?

    孙香琳老师:坦白的讲,现在的教师确实很苦,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以加强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面对“今朝批尽还复来”的数不清的作业,而最令老师们心力俱瘁的,还是面对那些顽劣学生时的束手无策与尴尬。尤其是那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大帽子更是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您所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即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师生之间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底蕴的差异,对待事物的看法产生分歧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不同意所谓“代沟”的说法,事实上,只要教师肯多研究一下教育心理学,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师生矛盾是很容易解决的,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成为知心的朋友,都是因为教师是从“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主观上将教师和学生割裂开来。当一位教师以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新潮的思想成为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偶像时,即便是适度的体罚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因此我想,教师必须主动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中,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是教师的崇拜者),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和睦相处,也就无所谓不理解、无所谓“代沟”了。

    K12:您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内心讲,您开始从事教学至今您所喜欢的学生模式(或说标准)有没有变化?

    孙香琳老师:我的教龄很短,只有四年,仔细想来,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反正是每教一个新班级,每听到学生的一句“老师好”,心中的喜欢便油然而生。其实,教师不应该只喜欢某个或某种类型的学生,这样会很容易将“另类学生”排斥在外的,许多时候,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是由教师只喜欢一两个学生而产生的。教师要喜欢每一名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这也是师生沟通的好方法。

    K12:如果您要对对您有“意见”的学生说句话,您说什么?

    孙香琳老师:我想,如果真有学生对我有意见,我一定会先向他说对不起的,然后我会说:“你瞧,老师多伟大,还没弄清你对我哪儿不满意就向你道歉了,这一点要向老师学习呀!好啦,该你说说老师是哪儿错了吧!”接下去的发展就应该是学生毫无顾忌的向老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错则改,如果是学生认识错误要向他说清。

    后记:其实,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容易”又“容易”,说不容易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决定老师站在讲台上,总是从高处看学生,总是说“你必须……”“你要……才行”,角色定势是老师施令,学生受令。不同的身份定位使师生之间难以建立平等的关系。说“容易”是因为只要师生思想中做几次角色置换,就可以增加理解。随着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变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趋向和谐,越来越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