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磊等8名初三毕业生早在暑假前就萌生了自己攒钱开店的念头。他们的父母多是下岗职工,家境较差,懂事的孩子们一直想做点事情为父母分忧。
     暑假伊始,他们把平时省下的零花钱凑到一起,买来油盐酱醋、桌椅碗筷。6张大饭桌在居民楼前一摆,“小虎队风味快餐店”开张迎客。菜香价廉,孩子们又手脚勤快,惹人喜爱,左邻右舍多来捧场,快餐店生意红火。
     父母们很支持孩子们的行动:“并不图孩子们挣的那点钱,虽然心疼孩子,但早让他们在社会上摔打摔打也不错。”
     这些平时很少做家务的孩子们初尝生活的艰辛。现在,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们就要爬起来骑着自行车去菜站买菜买肉,五六十公斤重的肉、菜常常把车子压得东歪西扭。回来后就忙着洗涮择菜、煎炒烹炸,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有时忙得自己连饭都吃不上。切菜、洗碗免不了的皮肉磕碰,让每人一大盒的“创可贴”已所剩无几。晚上,6个男生干脆就露天睡在大饭桌上。
     做小老板的实际操练,让这几位开学就要念职业高中的中学生上了最初的一课:经营要适销对路,选项很重要,夏天天热,露天熏酱小吃,既风凉又对当地人的饮食口味;搞营销要赚钱,不能不考虑成本核算,少摔破一个碗就会少增加一点成本;再累再苦也不能不笑脸迎客,这是做好商服工作最根本的服务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精神是成功的灵魂……
     然而据了解,这个小快餐店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快餐店里也没有消毒、防火等设施。在这里就餐是否卫生、安全,不能不让人担心。
     有关管理部门也并不认同孩子们的做法。哈尔滨市工商局个体经济监督管理处的人士说,在校学生不具有业主或法人代表资格,这几名中学生开快餐店并不合法。市教委勤工俭学处的人士认为,学生勤工俭学的精神可嘉,但采取的打工方式应该适宜。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对中学生开店相关事宜并没有明文规定。
     孩子们自己也困惑:“我们也知道应该办理相关手续,但我们的钱本来就不多,实在是还没有能力一一办理齐全。最初我们曾打算去到‘肯德基’打工,可人家不要我们,说我们连身份证都还没有,我们打工不符合用工规定。谁能告诉我们该怎样勤工俭学才规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