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吃罢谢师宴又饮尊师酒 老师:“我们顶不住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9-17

    新学期于9月1日正式开学了,然而一些中学的老师们则不得不忙于应酬。华师附中的一位老师说,他刚从“谢师宴”的包围中脱身出来,又陷入了重重的“尊师酒”中。面对家长和学生频频的请吃请喝,一些老师忧心忡忡地呼吁:上学不是请客吃饭!

  广州市东山区某中学高中部班主任欧阳老师介绍,“谢师宴”是从8月中下旬开始的,一些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同学,为表示老师几年来的悉心教育,使自己学有所成,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纷纷请授课老师吃饭,以示感谢。欧阳老师所教的毕业班,今年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的30多名同学,就有大部分家长亲自到家中来邀请她吃饭。从8月18日到月底,她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家长请的饭局,甚至一天多达三个,有时不得不吃了这家,又匆匆赶赴那家。

  教毕业班英语的黄老师无奈地说:“这些家长和同学乘兴之下盛情邀请,不去,他们说那个家长请得动,我们为啥请不动,是不是对孩子有看法。去吧,好不容易有个暑假想休息一番,好投入新学期的工作,但接踵而至的‘谢师宴’却弄得人心神疲惫。”

  孩子考上广东工大的家长周女士告诉记者,她请老师吃饭也是事出有因,一是孩子出息了,老师劳苦功高,确实想通过一些方式从心底表示感谢;二是别的家长都请了,自己不请未免有小器之嫌;甚或落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虽然如此,但请客也有苦衷,某印刷厂员工李先生苦恼地说,他工资本来就不高,但请老师吃饭却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厚此薄彼,一次请不齐的,下次还得请没到的老师。他8月份请了3次,才把有关的老师全部请齐,花了两个多月工资。结果孩子上大学所需的上万元学费和生活费,他是通过向亲朋好友借才凑足的。

  “尊师酒”则在“谢师宴”尚未结束就已经开始了。沙河某酒店张副总经理喜滋滋地说,他们酒店迎合家长推出的“谢师宴”在8月份的营业额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而前两年未被青睐的“尊师酒”今年也正在看好,月底以来几乎天天客满,并受理了长至9月中旬的订座。而东山一酒家也说,近几日的“尊师酒”也占他们总收入的四成,以后三四天的座位,也基本上由“尊师酒”占满。

  对此,一位孩子考上广州市某重点中学的家长坦言:“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对他将来的发展很关键,我只是希望通过请老师吃个饭,加深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增进师生感情,使孩子能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得到老师的一些关照就足够了。”

  某中学教务部孙副主任不无忧虑地说:“‘尊师酒’是继‘谢师宴’之后逐渐兴起的现象,学校几乎每一名老师都吃过‘谢师宴’,或者喝过‘尊师酒’。一方面,它说明老师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教师这一职业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尊重;另一方面,它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家长的请吃请喝,把纯洁的师生关系转化成庸俗的交换关系,既不利于老师开展教学,又不利学生上好课。”

  培正中学校长吴琦说,学生考上大学或本校,家长由衷地请老师聚一聚,联络一下感情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不能太多太滥,其实吃饭并不是表达感谢的唯一方式,比如写封感谢信,或许来得更真挚。(通讯员 林均红 记者 谢孝国)

  “尊师酒”该不该喝?

  读罢这条新闻稿,作为编辑的第一反应是:学校的确也不是真空地带。

  “谢师宴”我不好说;“谢师宴”家长一般是出于对老师真心的感激之情才这么做的。但“尊师宴”呢?在孩子还没考上大学以前,家长请老师吃吃喝喝,我想他们的心理一定是复杂的。从理想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本来是一种很单纯的“授道求道”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就恐怕没有这么单纯了。在现实中,一些家长认为老师是有权力(老师可以决定是否教好自己的孩子),一些家长甚至主观地害怕老师运用这个权力。我想,正是由于一些家长惧怕老师运用这个权力(至少是原因之一),“尊师酒”出现了。根据报道来看,目前“尊师酒”已经发展成一种风气。

  然而,“谢师宴”、“尊师酒”到底该不该喝?有没有刹住的可能?老师本身是否也能够主动地抵制这种风气?老师要尊重,但作为家长,最好的尊重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们重视读者的看法,请来信来电告诉我们。--编后(电话:87776211-2567、2569;传真:8760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