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多和陈波今年19岁,是北海中学应届理工类考生,今年高考中,哥哥陈多考得836分,弟弟陈波考得805分。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现场直播清华、北大首次网上录取考生,陈多、陈波与父母、舅舅、大哥共聚一堂,收看现场直播。当中央电视台在录取现场公布出他们的姓名,宣布他们是清华大学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录取的两对孪生兄弟中的一对时,全家人欢呼雀跃,热泪在兄弟俩的脸上流淌。
     品学兼优好学生
     陈多和陈波从小聪明伶俐,但在上小学时,由于年少贪玩,迷恋足球,成绩仅处于中上水平。进入初中阶段,兄弟俩开始醒事,懂得将学习摆在第一位,学习成绩跃升到班上前一二名。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次考试,全班冠亚军总是在兄弟俩间轮流。兄弟俩受学校推荐,先后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中学生英语、数学、物理竞赛,每次都获奖而归。他们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采访中,笔者询问陈多和陈波的经验,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4条:1、有宏远的奋斗目标。2、每学期都制定出完整的学习计划。3、在学习上持之以恒。4、团结同学,互相交流,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兄弟俩有10多个好朋友,课余时间经常聚在一起谈学习、谈人生、谈理想。假日里一同去郊游,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小环境。这次高考,玩得最好的这10几个同学中,有3个考取清华,两个考上中科大,一个考取复旦。
     开明父母善教子
     陈多和陈波出生于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知识分子家庭,陈多比陈波早降生一个小时,成了哥哥。他们的爷爷曾任北海市政协副主席,奶奶是小学教师。父亲陈鑫原是北海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执教18年;母亲李嘉芹是北海市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的副总经理,数年前全家移居香港。兄弟俩从小在家庭和家族的浓厚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深受影响。
     陈鑫夫妇都十分关爱自己的儿子。在两兄弟小时候,陈鑫与两个孪生儿子同睡一个房间,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给他们讲一个童话故事。陈鑫在教学之余,最大的嗜好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逛书店。每次逛书店,他总要带上兄弟俩,让他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陈多和陈波上小学后,爱看电视的陈鑫一连几年不开电视。陈鑫移居香港后,一年两次探家,都是选在寒假和暑假,主要是为了能与孩子们相处和交流。平日里,他保持一个星期与孩子们通一次信,主要谈论学习。在高考前一个月,陈鑫一个星期给陈多和陈波写两封信,不是要求他们临阵磨刀,而是建议他们丢下书本,看想看的电视,读想读的书报杂志,尽量放松自己。陈鑫还写信告诫妻子,千万不要给孩子搞生活特殊化,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深谙教子之道的父亲的安排下,兄弟俩彻底放松心情参加高考,考出了好水平。
     孪生兄弟趣事多
     陈多和陈波外貌长得一模一样,身高都是1.74米,都长着一头天然卷曲的乌黑头发,身体都同样的健壮,仪表堂堂。仿佛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课余时间兄弟俩都喜欢摆弄电脑,喜欢唱歌,吹口琴;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和法制节目;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都是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和清晨慢跑;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介绍计算机知识和关于世界大事的书籍。兄弟俩都不爱逛商场,却对书店情有独钟。他们心地同样善良,在街头遇见不幸的人都会掏出自己的零花钱救助。
     兄弟俩最相像的是上小学以前,一个就像另一个的复制品,连做父母的也经常分辨不清,叫他们时都是两个一块叫,叫到面前再让他们自报姓名。直到现在,做父亲的在电话里还分不出兄弟俩的声音,从香港给他们打电话,一定要先问清楚是陈多还是陈波,再往下交谈。从小到大,家里让兄弟俩住在同一个房间,给他们买衣服、鞋袜和玩具都是一式两份。有趣的是,兄弟俩中有一个咳嗽,另一个也会接着咳嗽;一个拉肚子,另一个也会接着拉肚子;一个心情不好,另一个也会闷闷不乐。兄弟俩幼小时,家里曾请过两个保姆照看他们,两个保姆都经常将兄弟俩弄混,负责照看陈多的保姆本来是给陈多洗澡,却错拉了陈波;负责照看陈波的保姆本来是给陈波喂饭,却错喂到陈多的嘴里。就连做父母的,也闹过这样的笑话:兄弟俩生了病,喂药时接连给一个喂了两次,另一个却没有吃到药。
     中学时代,兄弟俩在重大的考试时经常考得同样的分数。这次高考,考生的考场和座位都是随机抽取的,兄弟俩竟抽在同一个考场,而且座位相邻。同班同学中,只有他们抽到了同一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