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校园怪现象:爱音乐不爱音乐课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9-26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初中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课堂实录:某中学初一音乐课。老师和同学们刚欣赏完教材规定的曲子《旗正飘飘》,录音机里的旋律余音未绝,几个同学怯怯地恳求老师:“求您给我们10分钟听听自己的带(磁带)!”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沉寂了一堂课的同学们立时亢奋起来,和着谢霆锋的歌声在教室里拍手、跺脚。

    据音乐老师反映,他们大多遇到过学生们类似的请求。随后,记者对几所中学的部分同学作了调查。

    一位叫李松晓的同学说,音乐书上的歌不好听,咿咿呀呀的,没有一首我们喜欢的流行歌曲。

    马越同学说,音乐书上的歌离我们现在中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不是外国的,就是革命歌曲,第一册,就一首补充歌曲《中学时代》离我们近点,唱的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歌词平平淡淡,曲调四平八稳,唱起来“特没劲”。

    初二的段伟濂说,欣赏一首歌,光是背景知识老师就得介绍一堂课,又是历史背景,又是时代背景,又是政治意义,不像音乐课,倒像是历史课,本来一周就一堂音乐课,没上的时候,天天盼着,可上了音乐课,又觉得“没意思”。

    在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时,哈76中学音乐教师姜娜说,教材所选取的欣赏、演唱歌曲时代性、可唱性差,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MTV、光碟、磁带等等方式,以最快的方式接触最新的音乐,这就更显出音乐教材的“落伍”,一面是鲜活、繁荣的音乐市场,一面是几十年换汤不换药的音乐教材,学生当然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就第一册音乐教材选取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演奏家刘学清。刘老师说,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天鹅的神态,反映的是法国巴黎公社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对于专业音乐人,理解这一曲子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他们还不具备这种文学、文化的修养,很难体会曲子所表达的那种飘逸、傲慢、潇洒、浪漫的音乐内涵。另外,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舒缓的曲调都和年轻、活跃的中学生们有距离。

    教音乐的齐老师说,我不反对音乐教材收录世界各国经典音乐作品,但比例要适当,不能整本书都是这种高文化含量的作品,应适当撷取一定数量的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流行音乐、流行歌曲进入教材,提高学生对通俗作品的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