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09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的特殊性称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心理特点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由人的遗传决定的;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是由人的所谓环境决定的。研究表明,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只是构成人的个别差异的物质基础;而环境也不是单独并机械地完全决定人的心理个别差异。人的心理个别差异,是人们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正是这些后天的决定因素,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

    每个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研究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历来的教育家都很重视研究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孔子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退而省其私”。他认为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教育的关系的研究。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分析学生的心理差异而且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学生个性特点,提出改变和发展这些特点的教育措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之间,不仅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在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乃至解剖生理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区别这些差异,运用这些差异,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应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