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南京市新华书店13楼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几百名十几岁的孩子济济一堂就是为了亲眼看看他们的“偶像”———今年仅19岁就已写了两本小说的韩寒。然而仅仅半小时,许多中学生便改变了看法。有的学生便这样告诉记者:原来书是书,人是人。对此,有业内人士欣慰地说:该给“韩寒话题”画上句号了!
    一个时期以来,曾因7门功课红灯而辍学在家却写出2部作品的韩寒,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现行教育制度叛逆者的形象发言人,从而拥有了广泛的同龄读者。听说韩寒在南京会和中学生们进行交流,许多人大老远地赶来了。可是,也许是因为接受了太多媒体采访的缘故吧,昨日的韩寒在同龄人面前表现出了过分的“早熟”:“你别问我追求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的东西你们愿读就读不愿读就拉倒。”……自始至终,韩寒一直持着这种模棱两可的腔调,而正是这份“圆滑”和“冷漠”伤了大家的心。会后,一位女孩质问道:一个没有目标、没有感觉、不知自己爱什么恨什么的人难道不可卑吗,他有什么理由那么自以为是。南京一中高二年级的两位男生说:韩寒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的书中说出了学生们心里特别想说的话,比如觉得考试讨厌之类的话就让人很解恨,记者就接着问那你们羡慕韩寒可以不在学校学习这点吗,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因为这不可能,学习、考试、然后上大学,这是现实。”南师附中的一个女孩接口分析道:“大家不可能学他的样走他的路线,我们必须学习,韩寒是个偶发事件,特别是从今天他的言谈举止看,他个人没什么可以崇拜的。”
    事实上,早在韩寒成为现象、话题之后,就有很多他的同龄读者自发写信给他,有人劝韩寒“该静一静了”,有人则建议韩寒“总不能老以传统教育叛逆者的姿态出现,该写点让中学生们有所收获和裨益的东西了”……于是就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用心良苦地将这些孩子的信汇聚成册,在《我们的留言———致韩寒》一书的后记中,出书者的意图坦露无遗:如果还想知道韩寒,就读他的书,至于他是否偏科、留级、上或不上大学,真的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