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购置手机都有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名张姓男生说: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外,有的已开始挣钱———或勤工俭学,或担当家教,或在单位实习,与外面的联系多了起来。而以前宿舍里没有装电话,几只公用电话老是挤满了人,说话也不方便,自己用手机客观上减轻了公用电话的压力。另外,毕业后得自己去寻“饭碗”,现在就要与意向单位保持热线联系,使自己在求职时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据他了解,初进校的大学生的手机不少是父母主动买的或亲友送的,为的是方便家里与孩子的联系;孩子出门在外多有不便,可以常常向父母讨教,电话里讲讲也可以节省点写信的时间。
    除这些“台面上”的理由外,还有一些“说不出口”的理由。一位学生干部说:高校学生中谈情说爱的人数越来越多,买手机是为了与对方联系方便。另外,学生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也在起作用,看到人家用手机了,自己也就手痒眼红。有人就戏谑地把学生分成“手机族”、“B机族”和“零机族”。当然,学校公用电话使用不便,也客观上增加了学生购置手机的欲望。
    虽然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用手机大多持容忍和接纳的态度,但所有高校都严禁学生在课堂、会场响起“嘀嘀”声;“零机族”对那些拿着手机到处炫耀的同学也有反感心理。显然,其消极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大三学生王某添置手机后确实开心了一段时间,打工、约会、交友,忙得不亦乐乎,一下课就急忙打开手机看信息,而在学业上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却越拉越大,期末考试三门功课“红灯”高挂,直到落得个退学试读才懊悔万分。
    江南学院应用化学系学生辅导员潘庆伟教师认为,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他们使用手机、BP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确实有其合理的因素,加上手机使用费用日渐降低,花几百元钱就能买只“两手货”,每月省着用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他坦言,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有可能造成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增加“零机族”的心理压力,少数学生甚至为盲目攀比
    向父母死缠硬要;二是容易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或交际过多,影响学习,甚至沾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因此,大学生们要摆正位置,切忌盲目攀比,“玩机”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