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并不复杂。9月1日和6日,一群十几岁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了一起非法拘禁案和一起暴力抢劫案,其中的被害人都是由一名14岁的小女孩“吊上钩”的。涉案的17名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19岁,其余的都未满16岁。“老大”文文年纪最小,不满14岁,还没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
    这个14岁的“问题少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年龄十四“男友”一帮
    记者在闸北公安分局第三责任区刑队里见到了文文———一个瘦小的女孩,1米52的个子。她抽烟的架势很老到,据说已有3年的烟龄。
    文文8岁那年父母离婚,同年遭人强奸。那晚她怕父亲打她,逃出去找母亲,可母亲不在。半夜里,邻居“叔叔”心怀鬼胎,收留了她。第二天,父亲对她说:“你已经不值钱了!”
    当年,文文留了一级,再后来是退学。她的理由是“讨厌别人骂自己留级生”———至今,文文的文化程度还是小学两年级。
    父亲被人骗走十几万元后,开始吸毒,把住房租给别人,换钱买毒品。文文无家可归。至于母亲,已不知去向。
    6年来,文文一直在社会上“混”,搭识了一大帮同龄朋友,有钱就去舞厅、K房,晚上在游戏机房玩通宵;要是没钱,大家就睡在人民广场的石凳上过夜。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文文就去K房当坐台小姐,陪客人喝酒。
    女孩有过好几个“男朋友”,年纪最大的超过她父亲。“我和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有地方住。”文文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好人,她连自己都恨。
    文文的胳膊上有几十个烟头烫的疤痕,都是自己干的,她说虐待自己很舒服。去年她吸过一次毒,想安静地死去,可被朋友救了回来。
    前几天,记者接到文文的电话,意外得知她父亲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事拘留。现在,文文没有监护人、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住所、没有学上。她还不满14岁。
    她找不到“社会”的感觉
    在街道和虹口区青保办“应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但闲散在社会上的适龄学生”名单里,记者都没能找到文文的名字,虹口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也没有文文休学的备案。一个14岁的女孩子就这样在社会各方面的视野中消失了。
    虹口区青保办主任秦以祥告诉记者,青保办无权作出“建议学生休学”的处理意见,相反,青保工作重点恰恰是保障学生的就学权。当初街道青保办应该和学校商量协调,不能让学生脱离学校。秦以祥认为建议休学的做法有问题。
    街道青保办负责人郭张妹今年年初刚接手青保工作,不知道地区里还有文文这个孩子。她告诉记者,适龄受教育的孩子闲散在社会上的情况不少,但像文文这样年龄那么小、脱离学校那么长时间的还没见过。
    现在,文文陷入了困境。她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可她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普通学校不欢迎她这样的“劣迹”学生,而她又不满16岁,没到进少年管教所的年龄。眼下,她的父亲又在看守所里,没有监护人的文文连进工读学校的资格都没有。她的出路在哪里?
    她和学校彼此远离
    14岁,还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明文规定: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那么,文文这个适龄学生怎么会远离学校如此之久?
    记者从教育部门调出了文文的学籍卡,她一、二年级的成绩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在班主任写的学生思想品德评语栏里,没有一句表扬,只有“希望”:希望今后按时到校上课,上课认真听讲;希望今后不欺侮同学,成绩能跟上班级集体;希望今后坚持到校上课,友爱同学,尊敬老师。
    三个学期之后,文文的学籍卡是一片空白。期间,她的家从黄浦区动迁到了虹口区,她则从学校流向了社会。那时她8岁。
    1998年,文文的邻居向居委会反映,有这么一个适龄孩子辍学,居委会为她安排在地区某小学两年级试读。而这时她已经是一个12岁的女孩子,比班上同学高出大半个头。
    蔡老师是文文当时的班主任。她回忆说,文文在校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逃课,从来不交作业,后来还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其他家长怕文文带坏自己的孩子,联名强烈要求将她调出这个班级。
    这所小学的教导处出具了一份当时学校写给街道青保办的情况说明:“该学生(文文)由于长期弃学,心理上发生较大变化,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松懈,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旷课,还影响周围的同学。前不久班级进行数学单元测验,她数学成绩只得15分。”
    街道青保办就此做出处理意见:“学生情况特殊,建议暂作休学处理为妥。”
    文文的求学生涯不到一个月便再次中断。
    这所小学的杨校长刚到任,对文文的事一无所知。但杨校长表示,再有这样的学生,学校不会接纳,因为要考虑到全校其他700多个学生的成长。杨校长认为,像文文这样的孩子,已经不适合在一般的学校读书了。
    编后
    文文的故事,当然属极少的个案。然而,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了“问题孩子”,难道仅仅是她个人的过错吗?家庭、学校、社会……在文文的成长过程中,都尽到力、负到责了吗?
    让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希望。那么,我们还应为孩子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