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也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代数题,学生交上作业后,他发现班级一半的学生都是按“教参”上的解题方法,而且从步骤、解题顺序都一模一样。为此,他专门批评学生的“懒汉”思想,告诫学生学习不能“投机取巧”,如果拿“教参”当“拐棍”,自己的学习就成了“瘸子”,学习成绩就不会取得进步。
    青岛市新华书店一位销售人员说,以往教参书只能通过教学部门订购,现在这类书籍也可以上柜销售了。最近他们采购的教师教学用书,相当一部分让学生和家长买走了,目前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等教师教学用书已脱销。
    “师书生用”是喜是忧?青岛市教委分管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教研室副主任解本利告诉记者,学习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学生拿着“教参”一下子就知道了答案,取代了学习的过程,这很明显是违背了学习规律。再者,得出的答案并没有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对学生个人的知识巩固没有好处。如果学生会正确使用“教参”,那还需要教师干什么?学生使用“教参”仅为抄袭答案,应付教师提问罢了,是盲目使用。“教参”是出版社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用书,以减少教师查阅有关资料的时间,教师使用“教参”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有重点、难点地选择授课内容。学生如果使用不当,还不是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将教师教学用书当成“拐棍”的做法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