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一课两教师:把学生的思路拓宽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7

    “一课一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今开始发生变化,日前,上海市第二中学的“语文课”出现了语文、历史两位教师同堂执教的场面,令学生耳目一新。

    记者旁听了该校高三(8)班一堂语文阅读课,阅读材料为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向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致敬辞》,执教的是该校语文青年教师程元和历史教师叶智广。课堂的位置摆成了长方桌型,两位教师坐在学生中间,也没有常设的讲台,采用的形式是讨论交流式的。

    对“一课两教师”的教法,程老师说,对作品的理解除了从文学角度之外还有历史、哲学或其它角度,让历史老师共同执教,有助于让学生更广地汲取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叶老师认为,历史教师参与语文课教学表明,现在学科的边缘越来越模糊,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因此文史哲不分家,需要时同堂执教对开拓学生思路十分有利。该校校长姚国超、副校长庄小凤介绍说,“一课两教师”的教法是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探索,也是跨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一种实践。由于高中更强调综合性学习,明年高考还要进行一些综合学科的综合考试,最近他们建立的“创新能力实验室”,一堂课出现了5位老师共同执教的场面,突出各学科专业“兵团”综合优势,也有实效。

    也有教育人士认为,“一课两教师”的教法虽然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对学科综合不失为一种办法,然而目前较难大面积推行。教学成本过高,各校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可能还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另外,从鼓励教师提高各方面素质角度来说也未必有利,容易造成知识面狭窄。还有,学科综合的效应并不完全是靠几位不同学科教师的简单组合所能实现的,需要在各科教师在具有相当水平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沟通。这种课堂教学样式只能偶尔为之,但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