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经师”与“人师”孰轻孰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06

    中国有句古话:“作经师易,作人师难。”是说传授学生以知识比较容易,给学生以人格的影响却比较困难。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两句话改为:“作经师不易,作人师更难”,这样讲可能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古代,特重“教化”二字,根据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解释:“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要二者相互为用和相得益彰。他认为“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说明“教”与“化”在教育中都是必要的。但他更为重视教育中情感影响的作用,“故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在这里他强调的是无言之教,人格感化。

      在人师与经师的关系中,也涉及到身教与言教的问题。最好的教师应是言教与身教的统一。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含有言教与身教、经师与人师的全面要求在内。我们今天处在信息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知识教育方面,不仅要求教师要赶上时代,而且要有超前意识,因而要做好经师也实属不易。教师要给学生以新知,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扩大知识领域,赶上时代的步伐,走向学术的前沿。

      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新知识,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在内。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教育性”,前苏联教育学所说的“在教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都说明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熏陶的基本途径。一个教师如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来,在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时也必然是软弱无力的。为此,做好经师,应是做好人师的必要条件。

      当然,一个伟大的教师人格,如孔夫子那样成为道冠古今的“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那样“爱满天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应当是也可以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古今中外,在学生中树立起“德高望重”威信的教师,莫不是在师德方面是高尚的和在学识方面是厚实的。我国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既包括了“人师”的要求,也内含着“经师”的要求,如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条目中,包括了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等多方面的规定。

      要做好一个现代的教师,其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最主要的修养来说,大致是道德、文化和教育三大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等;在专业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修养,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技能和技巧等;在教育方面,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技能,要有从事科研的知识和能力,要善于总结经验,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