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也需要分层次考试。北京垂杨柳学区先是将学生的考卷分成了三类,让同学自由选择,进而听取同学与家长的意见,将不同层次的试题合到了一张试卷上
李骕是垂杨柳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学期期末,学校试行A、B、C三种试卷分层考试,他选择了C卷。可一考完就后悔了:他觉得C卷题目挺容易,如果自己做B卷、甚至A卷也可以,可惜没机会再选。“现在好了,一张试卷,A、B、C不同类型题目全用符号在卷上标明,一目了然,选择余地大,还能看出自己水平倒底怎样。”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垂杨柳中心小学三到六年级的考试进行了两次大变动:从“统一试题”到分成“A、B、C三类试卷”,接着又从“A、B、C三类试卷”改为“一张试卷分A、B、C三类题目”。
考法的大胆革新源于垂杨柳学区四年来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在实施具体的学法、考法、教法、管法等改革的过程中,学区的领导、教师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使全体学生最终在各方面得以主动发展,首先就要在教法、考法上承认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因材施教。上学期末,在进行分层备课、分层讲课、分层辅导、分层留作业的同时,学区推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措施:对所辖14所小学1万1千多名学生进行了分层考试。
该小学所属的垂杨柳学区校长李守义介绍说,上学期末,学校将试卷分为A、B、C三类,C卷题目大多为基本题,即考查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B卷题目为一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略高于C卷;而更高层次的难题则集中在A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试卷进行考试,老师和家长只提建议,不替学生做决定。
分层考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出题,给了每个孩子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基础,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在建立自信之后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垂杨柳中心小学副校长王士琴说:“传统的考试方法只让学习好的那部分学生有机会得到好成绩,再以好成绩为基准去评估其余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这种不顾学生差异的“一刀切”使大部分孩子始终得不到满意的成绩,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这样会使他们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久而久之,不但学习上不去,心理也严重受挫。分层考试就不同了,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考试中发现自己能行。”分成三类卷的考试,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欢迎,很多选择C卷、B卷的孩子在得到好分数后,求知求胜欲望强烈,有了再学习的勇气和兴趣。分层考试迈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可贵的一步。
但如同其他改革一样,结果很难十全十美。题目分A、B、C三种层次,以三份试卷进行考核符合学生的差异性原则,但这当中是否暗含“考前为学生划等级”的弊端?上学期期末考试过后,有家长提出了不同看法。据了解,为维护孩子自尊心,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选择C卷,他们宁愿让孩子随大流选B卷,甚至A卷,哪怕分不高,也不跌份。这种面子问题在学生中也存在。一位老师告诉笔者,有学生明知自己做不了A卷,为挣“面子”也要选A卷。
发现这些问题后,学校迅速对考试进行了改进。本学期试卷不再分为A、B、C三类,而是在一张试卷上用符号明确体现A、B、C三种难度的题目,供学生在考试中选择。就像前面那位李马肃同学所说,题目变来变去,变得越来越受大伙儿欢迎。
谈到这与以往的有附加题的考试有何不同时,垂杨柳小学的马老师认为,附加题或说是选做题大多只针对尖子生,题目往往放在试卷最后,大多数学生碰都不碰,而现在的试卷用不同符号标明各类难度的题目,穿插排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试一试”。
据介绍,在本学期一次单元测验中,全年级255人仅有两人选作了C类题目,其余的253人在做好基本题基础上不同程度都选做了更高难度的题目,都有加分。分数是次要的,关键是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发现,考前学生们明显兴奋了很多。
学区校长李守义说,素质教育并非不要考试,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考试。这种考试的方式不是一个最终模式,而是从单一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