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交车的诞生
    四川师范大学地处成都远郊,80年代初,成都市公交系统开通了该校至盐市口的38路公交车。由于该路线的起点设在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又无专门的站点,公交车的停放影响了校园的秩序。为此,38路公交车从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内撤出,在校外设立了站点。
    公交撤出后,学校又恢复了平静和秩序,而新的矛盾随即出现了:新建的“川师大”公交站,距离教师集中居住的家属区很远,步行要半个小时以上,对于年迈的教授和青年教师的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了。
    今年6月,成都市公交总公司投入3辆中巴,抽调8个人,开通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内的公交环形线路。全长6公里,沿途设置了12个站牌,而实际上是招手停车,即在校园环形路的任何地段,师生们可以随叫随上,票价1元。
    车队值班长石晓钢,对今年6月1日首次发车的情景记忆犹新:“许多领导都来了,新闻报道更是热闹,新线路方便教职工,同时,也作为公交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被看好。”
    无人乘坐为哪般
    第一个月过去了,校园公交车队一算账,吓了一跳。一辆中巴车的月收入仅仅1000多元,而与汽油、人员工资、维修、保险、养路费等支出相抵,每辆车月亏损2000~3000元。
    前不久的一天,记者登上校园公交车。车上有7名乘客,正在开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这是近来车上乘客最多的一次。”到了校园深处的家属区,乘客全部下车。公交车在校园中继续行进,正是晚饭时间,校园内人流如织,学生们对于公交车的反应冷淡。
    一位同学说,1元钱的票价太贵,校园公交车全长6公里,穿行校园的路程不过3到4公里,而38路从学校到市里10多公里,票价也才1元。
    公交人员向记者反映,大学生们觉得散步更能体会校园气氛,对于公交车不捧场,所以,乘车的主体就是教师及其家属们。这样,乘车的人就极为有限。
    一位教师则说,公交车让人等的时间太长,如果赶时间,等公交车就会耽误事情。四川师范大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一趟车要等15分钟,坐的人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校园公交如何整合
    对于亏损,公交公司的态度是坦然的:“公交车不是社会车辆,在解决交通需求上,公交带有公益、福利性质,目前的亏损可以承受,公交系统用盈利的线路弥补亏损线路的不足,只要教师和学生需要,校园公交车会一直坚持下去。”
    有关人士表示,校园公交的诞生,是公交市场细化的结果,也是一个可贵的探索,既把城市公交延伸进了校园,也把校园的交通延伸到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