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调查:老师、学生,你的心理有多健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20

    在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有些耐人寻味的现象,教育界专家和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对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总有些不一致。但在2000年的教育界,有一个热点,一直出奇一致地频频出现在教育界专家、基层教师、各种媒体,以及其他关注教育的人士、甚至普通家长的口中。只需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证明这一点:在各大网站新闻搜索中键入关键字“心理健康”,会出现一长串的相关新闻。

    基于对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上周K12教育网就师生、家长等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有1812 人参加了投票。参加投票的群体中,教师925人,约占总投票人数的二分之一,学生752人,约占总投票人数的41.5%。此外,还有79位家长和56位其他人士参加投票。

    投票结果中首先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参加本次调查人数之多。与其他K12调查参加人士的分布状况比较后,我们发现,导致本次调查参与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是,参加投票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调查。这最直接地说明了目前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更引人注目的是,学生对自己过去一年心理状态的评价,四个选项选择的分布状况与其他三类身份的人明显不同。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健康且良好的人,只占26.46%,明显低于其他身份的人士中选择这一项的比例(约40%)。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马马虎虎” (35.37%)和“不太好或不清楚”(25.53%)的学生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人士(平均分别为:23%和15%)。有趣的是,认为自己确实“有心理问题困扰”(12.63%)的学生比例反而低于其他人士(平均约22%)。

    这说明了三点问题:1.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关注,这反映了作为未成年人,学生在特殊的发展阶段,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周围环境、社会对自我的评价非常关注; 2.与其他身份的人士相比,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可能更差一些。实际上,我们的调查结果只能说明,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价低于其他人。学生在青春期,比成人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发展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学生非常需要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好或不清楚。

    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从调查的结果看,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与其他成人(家长和其他人士)没有显著的差异(详见调查结果表)。这与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今年年中对教师检测结果中,“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似乎不大相符。作为一个从事高压力职业人士,教师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普通人,心理健康程度略低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也是正常状况。从这样的结果,我们是否可以试做这样的推论: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实际上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 但是,必须提醒的一点是,我们的调查题目,是要求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评价。个体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必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掩饰心理而出现偏差。也许,社会舆论对“教师心理健康程度比较差”的认知,使得教师在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时,更多了一份小心? 或者,教师们对“什么是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明确和正确?

    看来,无论是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教师们都应该多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这也是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详见K12心灵广场《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于“在过去的一年里,您认为自己心理状态的总体状况是:”的调查结果

    共有1812 人参加了投票 New Page 1

角色 健康且良好 马马虎虎 不太好或不清楚 有心理问题困扰 参加人数
教师 40.32% 24.76% 14.59% 20.32% 925
学生 26.46% 35.37% 25.53% 12.63% 752
家长 44.3% 20.25% 15.19% 20.25% 79
其它人士 33.93% 25% 14.29% 26.79% 56
总计 34.55% 28.97% 19.15% 17.33% 1812